1. 在国内的车载动力电池市场中,NCM电芯绝大部分采用②a、②b类隔膜产品,另有极少数采用了第①类隔膜产品。
2. 关于穿刺实验在电池安全性评估中的本质意义,在之前的帖子中有详细的阐释。
穿刺实验包括两种:针刺实验(狭义)、针刺实验(广义)。这两种类型的实验所评估的电池安全级别不一样。
3. 要达到最低限度或者更高层次的电池安全级别,可以采取的方法=电芯层面的安全技术措施+pack层面的安全技术措施。
隔膜的改性及强化技术,只是电芯层面诸多可以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之一。
(隔膜改性及强化)的目标,就是提高隔膜的耐热温度、穿刺强度(抵抗锂枝晶)、抗拉强度、孔隙率。
陶瓷涂覆,只是(隔膜改性及强化)的多种可选方式之一。
所以,如果只靠陶瓷涂覆这一种技术,既无法实现电芯层面的本征安全、也无法实现电池包层面的D1级别安全,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措施的组合。
4. SKI公司生产的隔膜产品属于(②a-a)类产品。
SKI公司的特色是:生产(②a-a)类产品的时间比较早(2005年开始生产②c类隔膜,2010年开始生产②a-a类隔膜),但是不愿意放弃早期的超额利润,隔膜产品的价格远高于中国隔膜厂商,并且在中国隔膜厂商生产出技术指标相当的同类产品时,SKI仍然不降价。
所以,
在2014年之前,中国隔膜厂商没有大规模生产(②a-a)类隔膜产品时,SKI从中国电芯厂商处赚足了垄断利润;
2014年,中国隔膜厂商的同类产品开始逐渐扩大市场份额,SKI没有降价;
2015年,大部分中国隔膜厂商开始投巨资建设(②a-a)类隔膜产品的生产线,SKI没有降价;
2016年,大部分中国隔膜厂商开始量产(②a-a)类隔膜产品,SKI仍然没有降价;
2018年,中国隔膜厂商生产的(②a-a)类隔膜产品已经接近SKI的技术水平,SKI仍然没有降价;
2019年,中国隔膜厂商生产的(②a-a)类隔膜产品已经达到与SKI同等的技术水平,SKI仍然不降价;
2020年,中国隔膜厂商已经全面拥有SKI在(②a-a)类隔膜产品中实现的所有技术:单面涂覆、双面涂覆、三层涂覆、三层复合、高耐温性、高强度、高孔隙率、高透气率,而SKI的隔膜价格,仍然显著高于中国隔膜厂商的同类产品。
这种做法的结果,已经被市场证明了:
SKI公司生产的隔膜产品,不但在中国电芯市场上的份额已经<2%,在欧美日韩的电芯市场上,它的大客户也正在被中国隔膜厂商逐渐蚕食。如果想阻止市场份额的下降趋势,SKI只能选择降价,与中国隔膜厂商保持平价,否则在欧美日韩电芯厂商都将供应链切换成中国隔膜厂商之后,SKI就再没有挽回的机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ges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赞!又涨姿势了。
: 请教下:这么说的话,现在国内的三元电池隔膜基本都是②a,②b的做法了吧。之前byd公开的穿刺实验就是在测试刺穿隔膜是否会导致热失控吧?那等于说,这层隔膜的特性(比如坚韧程度)对电池的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那SKI的陶瓷隔膜有什么特色吗,还是和国内的技术水准也是在一个水平线上?
:
: ...................
--
修改:FHWYSH FROM 140.207.23.*
FROM 139.22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