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自媒体人员对于车辆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缺乏了解,所以引用的一些数据都是张冠李戴,将商用车(货运车辆)动力系统的特性参数错误套用在乘用车动力系统(DMi)上进行分析,这种基于空想与错误数据而得出的一连串猜测就都是一些错误结论。
这一类自媒体人员引用弗迪供货给商用车(货运车辆)动力系统的发动机特性参数(附图3),将其错误套用到乘用车动力系统(DMi)上进行胡乱分析。这种指鹿为马的行为,表明他们没有认识到以下两点:
①『商用车』与『乘用车』分别归属于两种不同的动力开发模型,『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全域循环工况完全不同,属于两种类型;
②动力总成在不同的模型下会标定不同的动力参数,同一套发动机/动力总成,在商用车/乘用车这两种不同工况模型下,标定有不同的万有特性/外特性/高效区参数,以匹配这两种情况下不同的轮端需求曲线。
由于他们对这些入门基本概念都无法分辨,后续的一连串猜测也就令人啼笑皆非。
在乘用车动力系统中,宋plus DMi的1.5L发动机万有特性如附图1,高效区边界的最低热效率为38%(稳态运行位置的峰值热效率为43%),高效区的最低转数<1000转,高效区的最高转数>4150转,高效区内的最高输出功率为46kW(高效区之外的峰值输出功率为81kW);宋plus DMi的高效区的最低热效率>大多数燃油车发动机的峰值热效率。
某一些跟随自媒体进行狂欢的网络ID,声称宋plus发动机的高效区“很窄”;那么,按照他们这种认知水平,绝大多数燃油车发动机的“38% 高效区”就只有“一个针眼”或者是“0”。再对比一下,附图2是一部分日本混动车型上搭载的41%峰值热效率发动机的万有特性,它的38%热效率区域的最大转数>3200,按照这些网络ID的认知水平,它的“38% 高效区”面积就是“很 很窄”。
如果说某些自媒体的张冠李戴是属于拍脑袋空想,那么跟随其后煽风点火的一群网络ID,就是在展现他们的素养水平。
在“激烈驾驶模式”下,DMi发动机在低SOC状态下会积极切换到非静谧区的高功率+高效率工况点运行,短时间内将SOC充电到合适阈值后,随即便可重新切换到静谧区的平功率+高效率工况点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发动机可以全程保持在>38%热效率的高效区范围之内。
作为对比,绝大多数燃油车型在全速域运行过程中,最高的热效率都<38%,平均热效率更是远低于38%。
绝大多数混动车型,在这个保电切换过程中,由于其高效区边界的热效率<38%,所以其工况落点在某一些时候会跌出38%之外,平均热效率会比DMi更低,发动机出现嘶吼噪音的情况也会更频繁。
换句话说,某些网络ID在谈到DMi在某些激烈驾驶场景下可能会“热效率变低,油耗变高”时,需要先明白,无论他们开的是什么车,在相同的驾驶场景下,他们自己的车辆只会“热效率更低,油耗更高”。
--
修改:FHWYSH FROM 192.71.244.*
FROM 5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