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规划主要是一种预测性质,背景是基于当时对碳减排的发展走势、双积分制度的发展走势、各家车企量产技术能力的综合分析。
: 所以当时会有这种判断并不奇怪。因为在那个时候,全行业中只有BYD一家企业认为近期可以实现平价量产PHEV车型;而其它企业,连平价量产HEV车型都做不到,对于“平价量产PHEV车型”这种怪物级别的想法更是不敢想。
: 换句话说,当时除了BYD之外,其它企业都认为PHEV车型只能做到高价生产,无法实现与燃油车平价——因为它们的想法是:既然日本车企做不到,德国车企做不到,美国车企做不到,韩国车企做不到,我们自己也做不到,那这件事肯定做不到。
: ...................
比亚迪真能做到平价量产PHEV车型吗?我是看不出来的,我是搞财务的,曾看过比亚迪2016年至2020年的利润数据,抛开2020年卖口罩的利润这个因素外,这五年的利润是以45度角往下走的,看去年前三季的财报,更是惨不忍睹。前三季度总的净利润是24.43亿,扣除以非新能源补贴为主的财政补贴等非经常损益后,扣非净利润只有8.86亿。
总的净利润24.43亿中,以手机组装业为主的比亚迪电子的净利润是21.57亿。这就是说,比亚迪的汽车及三电等汽车相关业务的净利润只有2.86亿,而且这个2.86亿是包括了新能源补贴、 非新能源补贴为主的财政补贴等非经常损益后才得到的。新能源补贴有多少,可以按前三季度新源车的销量和按政策固定的单车补贴额计算,如果有兴趣,你可以自已算算,假设不论是纯电还是PHEV, 补贴都只有6000元,假设前三季度新源车的销量只有30万辆,这个新能源补贴都有18亿;非新能源补贴为主的财政补贴等非经常损益这一块,总金额是15.57亿,财报中不会披露具体分摊到汽车及相关业务的有多少,但可以按汽车及相关业务、比亚迪电子这两大业务版块的营收占比来大致计算来分摊这15.57亿;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比亚迪这个惨不忍睹的利润数据,是在前三季度的利息费用只有15.43亿,较2020年同期的24.49亿大降9.06亿的前提下才取得的,现在资本市场热捧新能源,比亚迪从股市融了资,所以大降了利息费用。比亚迪的汽车及三电等汽车相关业务的净利润2.86中,如果剔除这个利息因素,剔除非新能源补贴为主的财政补贴后,无疑是亏损的,更重要的是,这个亏损是包括了新能源补贴后才取得的。现在政策已经明确,从2023年起,新能源补贴彻底取消。
虽然三季报的数据披露不够详细,无法算出DMI的盈亏,但从上述数据看,我敢肯定,比亚迪的DMI车型,在去年仍有补贴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总体上是不赚钱甚至极可能是亏损的。比亚迪DMI以不赚钱甚至极可能是亏损为代价,发动了一场很极端的价格战。发动这场很极端的价格战的原因,个人认为,就是与路线图2.0有关,比亚迪对路线图2.0应该是极不满意的,或许是想用销量来证明PHEV的生命力,希望路线图2.0能有所改变。
--
FROM 120.2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