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整个西南为啥成了官话区?
学习了。挺复杂啊,难免会用错吧
【 在 dv5i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读就是读书音。
: 比如数字9就有两种读音。这个9字白读就是和狗同音,所以如果有九叔的话,就用文读,以示区别。
: 还有地名中,比如山,有读sann 也有读sen的。我发现大地名用文读。
: ...................
--
FROM 117.136.87.*
同是一个方言,隔一个县都要翻译,这种情况很多,不能只找自己喜欢的例子,苍南县就是典型的同一个县也互相听不懂的例子,并不是只是说闽南语,苍南的方言有好多种除了闽南还有温州话和蛮话等,望里,灵溪基本说的都是福建话,龙港大部分讲的是本地话跟温州话是有点相似。
【 在 dv5i 的大作中提到: 】
: 语言变化没有你想的那么快。我们从福建迁到浙江三百年,我们照样还说闽南语。
: 而且和迁出地的口音差别很小。浙江苍南的闽南语,和福建安溪南安的闽南语差别很小的。
--
FROM 101.41.132.*
龙港是温州话和蛮话.
主要看移入时间点吧,整体移入的话就会改变当地语言.
我家就在边界上.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是一个方言,隔一个县都要翻译,这种情况很多,不能只找自己喜欢的例子,苍南县就是典型的同一个县也互相听不懂的例子,并不是只是说闽南语,苍南的方言有好多种除了闽南还有温州话和蛮话等,望里,灵溪基本说的都是福建话,龙港大部分讲的是本地话跟温州话是有点相似。
--
FROM 106.121.141.*
佛经的翻译根本不是个人行为,而是译场的集体行为,常常包括全国各地的人,不是可以想象官话或各地方言影响,翻译有很多环节,比如口传,笔受,辩论等,其中度语是梵语音译的环节,这种音译是基于一定的符号体系,也就是汉字符号系统的,选用什么字并非是读音准确。因此,以此来臆断古代汉语读音,比起韵部更不靠谱。
下面这段,可能对你的理解有帮助。
佛教音译系统的起源问题,“佛典翻译者(尤其是记录译文的中国文人)从一开始就不得不面对译音的问题,即用汉字来表示印度专有名称及佛教术语的读音,因为汉字作为象形的书写符号,比起拼音书写系统,它不适于完成此项工作。
为了避免混淆和误解(当然,如果所有汉字不加区别的使用,危险必定会很大),传译者似乎已在使用一组便于在音译时使用的有限的符号。由于明显的原因,那些很少出现在规范书面汉语中的字(譬如萨、阗、鞮、勒、伊、昙等)受到优先考虑。但另一方面,相当常用的字,如山、尸、于、门、车、沙等,也经常出现于佛教译文中。
我们几乎无法谈及最早的音译系统。以汉字语音撰写外来词,被任意分成许多音节,其中的每个音节都被翻译成这些符号中的某一个字。每个汉字音节可以有多种方式(zhan善、膳、鄯、禅、饍、缮;b’uat軷、钹、飓、跋),并且可以代表许多外语音节(b’ua婆或陂:va,vā,pā,bā,pha,bhā,vat,vajra,ava,upa,sphā,等)。个别词的音译人为标准化(buddha:b’jh?u d’uo浮屠、浮图,b’jh?u d’ ?u浮头,b’ju?t[-δ]佛)。
但是,即便在最早的音译中,以及以后高级发达和标准化的音译系统中,我们发现了同样显著的倾向—为了方便音译而采用数量有限的文字,这些没有含义的符号乃是一套便利的语音记号。”
【 在 gongtsines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六朝唐宋佛经翻译了这么多,完全可以梵汉对音推出比较准确的中古音。当然,上古音推测难度大得多,得参考羌藏少民语言。
--
FROM 101.41.132.*
迁入当然会有影响,放在历史维度,文化与地域的封闭影响影响更本质,况且,演化是动态的绝对的,粤语本来并不影响书面语,但现在你看港灿论坛好多都看不懂,听就更困难,这还是互联网条件下的演化,更主要的听不懂是因为表达法而不是口音。
不重视语言演化的作用,始终是不好理解的,事实上不存在什么更古,汉语的演化结果不同而已,非说哪里的是活化石,需要多方面证据,总体看,官话体系并不比其他孤立片区保留的更少,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很多。
【 在 dv5i 的大作中提到: 】
: 龙港是温州话和蛮话.
: 主要看移入时间点吧,整体移入的话就会改变当地语言.
: 我家就在边界上.
--
FROM 101.41.132.*
感觉浙江一带最大问题是没有公共语言,省城杭州的话出了城基本没人会说,再远一点听懂都勉强,不知道古代怎么交流的,进城怎么买东西。
【 在 bocaj (boca)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是一个方言,隔一个县都要翻译,这种情况很多,不能只找自己喜欢的例子,苍南县就是典型的同一个县也互相听不懂的例子,并不是只是说闽南语,苍南的方言有好多种除了闽南还有温州话和蛮话等,望里,灵溪基本说的都是福建话,龙港大部分讲的是本地话跟温州话是有点相似
--
FROM 202.60.120.131
西南地区应该始于明代改土归流,先自上而下。后又有南明永历朝,吴三桂镇守,时间跨度几十年,外来人口主持军政,进一步自上而下。西南地区作为弱势地区,全方面文化改造,慢慢就普及官话了。
东南部地区,早已经是传统文化强势区,只是语言差异,改造力度也就弱化了
【 在 o0O0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南部鸟语花香,为啥西南却是官话区?这是从啥时候开始的?明朝屯兵,还是清初移民湖广填四川? 明朝以前西南说什么话?苗族语?彝族语?
--
FROM 106.11.34.*
唐宋时期时期扬一益二,四川绝对不是什么弱势文化。只是后来废了。
【 在 unlocked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南地区应该始于明代改土归流,先自上而下。后又有南明永历朝,吴三桂镇守,时间跨度几十年,外来人口主持军政,进一步自上而下。西南地区作为弱势地区,全方面文化改造,慢慢就普及官话了。
: 东南部地区,早已经是传统文化强势区,只是语言差异,改造力度也就弱化了
--
FROM 171.92.82.*
哦哦,我以为是说云贵
【 在 gongtsinese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宋时期时期扬一益二,四川绝对不是什么弱势文化。只是后来废了。
--
FROM 223.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