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勾股定理的谣言
至少古人的结论全对。
至于论证过程,有很多古文大师在之前已经做出了详尽的解释,如果你不服,可以去直接挑战他们的解读。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都是你知道答案后的脑补嘛。你觉得你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看这些古文,能得出你的结论么?
:
--
FROM 42.245.236.*
你按照你知道的正确答案来解读,当然全对咯。
论证得那么精妙,却给不出一个靠谱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至少古人的结论全对。
: 至于论证过程,有很多古文大师在之前已经做出了详尽的解释,如果你不服,可以去直接挑战他们的解读。
--
FROM 159.226.181.*
祖暅的求球体积过程,适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数学具有良好的传承,以及可贵的质疑精神和靠谱的论证过程。
1. 《九章算术》认为,球体体积等于外切立方体内切圆柱体体积的π/4。到了这一步,球体体积跟圆柱体体积正相关,已经跟π有关了,绝不是估算。
2. 刘徽认为,《九章算术》有误,球体体积是牟合方盖体积的π/4,而非圆柱体。刘徽给出了牟合方盖的定义,但是文献中没给出刘徽计算牟合方盖体积的记录。
3. 祖暅的贡献是计算牟合方盖体积。他之所以能计算牟合方盖体积,是因为他发现了等幂等积原理,也就是祖暅原理。
祖暅计算出了牟合方盖体积,再套用刘徽的定义,得出球体体积等于4/3*π*R立方。
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数学传承和发展过程。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刘徽秒我十个又有什么好吐槽的么?
: 你不也就装装b,你倒说说刘徽怎么思维实验了?
: “以周三径一为圆率,则圆幂伤少;令圆囷为方率,则丸积伤多。互相通补,是以九与十六之率,偶与实相近,而丸犹伤多耳。”
: ...................
--
修改:ssava FROM 5.10.138.*
FROM 5.10.138.*
计算方法就在前面写着,你往前翻翻。
至于公式,公式这个东西在刘徽和祖冲之的时代,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按照你知道的正确答案来解读,当然全对咯。
: 论证得那么精妙,却给不出一个靠谱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
--
FROM 42.245.236.*
《九章算术》里说的是“置积尺数,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开立方除之,即丸径”,这不是说直径等于球体积的16/9倍再开立方吗?怎么得出的“球体体积等于外切立方体内切圆柱体体积的π/4”?
刘徽给出了牟合方盖的定义,也似乎给出了“球体体积是牟合方盖体积的π/4”(其实光看字面都比较难得出这个结论),但并没有给出推导过程和理由。他对《九章算术》的质疑是:“以周三径一为圆率,则圆幂伤少;令圆囷为方率,则丸积伤多。互相通补,是以九与十六之率,偶与实相近,而丸犹伤多耳。”
我实在看不懂这句话,你能看出这是说“球体体积不等于外切立方体内切圆柱体体积的π/4”?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祖暅的求球体积过程,适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数学具有良好的传承,以及可贵的质疑精神和靠谱的论证过程。
: 1. 《九章算术》认为,球体体积等于外切立方体内切圆柱体体积的π/4。到了这一步,球体体积跟圆柱体体积正相关,已经跟π有关了,绝不是估算。
: 2. 刘徽认为,《九章算术》有误,球体体积是牟合方盖体积的π/4,而非圆柱体。刘徽给出了牟合方盖的定义,但是文献中没给出刘徽计算牟合方盖体积的记录。
: ...................
--
FROM 159.226.181.*
当然有公式,比如圆面积就很明确得出等于半周乘以半径
前面给出的古文,其实也给了公式,但那个公式是按照22/7的约率得到的,文字里却说依密率。我个人比较怀疑是不知道密率约率的后人写的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计算方法就在前面写着,你往前翻翻。
: 至于公式,公式这个东西在刘徽和祖冲之的时代,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
FROM 159.226.181.*
九章算术里的16/9,不是简单的数字16/9,它是有原理的。原理就是《周髀算经》里说的,径一周三。π=3,所以16/9的本质,是4平方/π平方。后人发现了π更精确的数值,直接替换掉9即可,刘徽就是这么做的。
再说一下,刘徽主要的工作,就是对《九章算术》的公式予以证明,说明其原理。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九章算术》里说的是“置积尺数,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开立方除之,即丸径”,这不是说直径等于球体积的16/9倍再开立方吗?怎么得出的“球体体积等于外切立方体内切圆柱体体积的π/4”?
: 刘徽给出了牟合方盖的定义,也似乎给出了“球体体积是牟合方盖体积的π/4”(其实光看字面都比较难得出这个结论),但并没有给出推导过程和理由。他对《九章算术》的质疑是:“以周三径一为圆率,则圆幂伤少;令圆囷为方率,则丸积伤多。互相通补,是以九与十六之率,偶与实相近,而丸犹伤多耳。”
: 我实在看不懂这句话,你能看出这是说“球体体积不等于外切立方体内切圆柱体体积的π/4”?
: ...................
--
FROM 5.10.138.*
“16/9的本质,是4平方/π平方”
这个平方是哪里来的?圆柱体体积会涉及到π平方?
这个《九章算术》的公式,刘徽做了什么证明,又说明了什么原理?
你能不脑补,直接从古文原文里来得出结论么?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九章算术里的16/9,不是简单的数字16/9,它是有原理的。原理就是《周髀算经》里说的,径一周三。π=3,所以16/9的本质,是4平方/π平方。后人发现了π更精确的数值,直接替换掉9即可,刘徽就是这么做的。
: 再说一下,刘徽主要的工作,就是对《九章算术》的公式予以证明,说明其原理。
:
--
FROM 159.226.181.*
一个两个大牛起不来决定性作用。关键是缺乏传承与迭代的机制。过去这些东西对天下治理,王朝延续也没有什么突出积极作用。所以也就不怎么重视。偏偏倒霉的是,等到人类文明开始质变时,闭关锁国错过了。否则,应该也能参与到迭代中去。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人在网上造谣,说中国古人只知道勾三股四弦五,是碰巧。压根不知道定理。
: 这种言论分两种情况:蠢和坏。
: 只需要读一下《晋书》,就可以读到:
: ...................
--
FROM 59.77.43.*
因为比例关系。正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是4:π的关系;而圆柱体体积,与球体体积,也是4:π的关系。两个一乘,就平方了。
当然,后来证明第二个关系有误,实际上是牟合方盖跟球体体积是4:π的关系。但是科学总是先有猜想再不断修正的过程。
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就是说明为什么要这么计算。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16/9的本质,是4平方/π平方”
: 这个平方是哪里来的?圆柱体体积会涉及到π平方?
: 这个《九章算术》的公式,刘徽做了什么证明,又说明了什么原理?
: ...................
--
FROM 5.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