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汉语方言是如何形成的。
元朝时出了一本《中原音韵》,在那里把入声取消了。依托的是大都北京的读音。
而宋朝的广韵,有入声韵。这就是说,入声在金元时期的北京开始消失。
【 在 lvarez 的大作中提到: 】
: 入声也类似,韵书体现,和口语中包含,不是逻辑等价关系。雅言、官话体系下的口语,入声何时弱化消失,并没有确实证据,更不要说什么消失的原因是“虏语”,这完全没有任何依据。属于以讹传讹流传已久的谣言。当然,有人只是愿意相信,高兴相信,并不需要任何依据。现在严肃的研究一般都认为近古以来官话读音相对稳定,宋到明并无太大变化。并倾向认为雅言与官话体系的传承,相对更为稳定,近似,绝大部分人口属于官话体系,也是证明之一。
--
FROM 221.216.86.*
所谓音值都是推测,无从证明。除此之外,颚化的例子在蒙元以前和蒙元以后,都有研究认为发生过,颚化以及类似的音变在汉语发展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鉴于某些人乐于相信,喜欢这种胡化的谣言,有必要贴一段。
官话方言(含义请自行搜索,普通话属于这一方言)没有受到所谓的“满、蒙语言影响”的。很多人把北方的卷舌音、入声消失归结为“满语、蒙古影响”,这么说的人,一不懂满语蒙古语,二不懂中古汉语和其演变历程。卷舌音在中古汉语里是存在的,而且分平翘舌并不是北方的专利(也不是通古斯语族的专利),根据早期传教士留下的记录和18世纪一本广东本土记录粤语语音的书《分韵撮要》,至迟在19世纪粤语都还是分平翘舌。何况平翘舌不是乱翘舌,翘舌的声母和中古汉语知、章、庄三组声母的对应关系非常分明。平翘舌对立现象是中古汉语的知、庄、章、精四组声母演变的结果。入声的消失从北宋的材料都能找到苗头,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明显的显示出当时北方的入声尾正在合并消失。这是北方汉语自然发展演进的结果。
【 在 branco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举个例子。有文章说,
: 晓母在宋代官话中的音值为[h],到了元朝,随着蒙古人将蒙古语的特有音素s[sh]带入汉语,导致了部分晓母字h发生了所谓的颚化转读[sh],晓母h因此分化成h、sh两部分。
: 例子就是匈和雄。
: ...................
--
FROM 221.216.116.*
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明显的显示出当时北方的入声尾正在合并消失……
说到底,是你愿意相信,喜欢相信而已。蒙古一共才几个人?可笑。
【 在 branco 的大作中提到: 】
: 元朝时出了一本《中原音韵》,在那里把入声取消了。依托的是大都北京的读音。
: 而宋朝的广韵,有入声韵。这就是说,入声在金元时期的北京开始消失。
--
FROM 221.216.116.*
要证明的话,佛经可以参考。晋唐时翻译的佛经,和梵语字母的对应。
此外,一般还参考朝鲜语,因为它们也保留了辅音韵尾,但是也有变化,所以只能参考。
【 在 lvarez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谓音值都是推测,无从证明。除此之外,颚化的例子在蒙元以前和蒙元以后,都有研究认为发生过,颚化以及类似的音变在汉语发展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 鉴于某些人乐于相信,喜欢这种胡化的谣言,有必要贴一段。
: 官话方言(含义请自行搜索,普通话属于这一方言)没有受到所谓的“满、蒙语言影响”的。很多人把北方的卷舌音、入声消失归结为“满语、蒙古影响”,这么说的人,一不懂满语蒙古语,二不懂中古汉语和其演变历程。卷舌音在中古汉语里是存在的,而且分平翘舌并不是北方的专利(也不是通古斯语族的专利),根据早期传教士留下的记录和18世纪一本广东本土记录粤语语音的书《分韵撮要》,至迟在19世纪粤语都还是分平翘舌。何况平翘舌不是乱翘舌,翘舌的声母和中古汉语知、章、庄三组声母的对应关系非常分明。平翘舌对立现象是中古汉语的知、庄、章、精四组声母演变的结果。入声的消失从北宋的材料都能找到苗头,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明显的显示出当时北方的入声尾正在合并消失。这是北方汉语自然发展演进的结果。
--
FROM 221.216.86.*
可以看出你是官话区的人,所以对韵尾缺乏直观认识。
【 在 lvarez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明显的显示出当时北方的入声尾正在合并消失……
: 说到底,是你愿意相信,喜欢相信而已。蒙古一共才几个人?可笑。
--
FROM 221.216.86.*
这只是你和一些人比如曱甴黄秋生等的执念,并没有任何依据。尤其是,学术界根本不认可这种本质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研究素养的观点,甚至没有学者持这种观点,只是网上无知无畏的到处讹传,然后被喜欢的人相信……
【 在 branc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原文说的不含口语,我说的是读小说或者读诗或者作诗时的发音,
: 或者叫读书音得变化。官话变动要大于粤语。
:
--
FROM 221.216.116.*
人家章太炎说普通话是金元虏语,你的学问比章太炎高。
【 在 lvarez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只是你和一些人比如曱甴黄秋生等的执念,并没有任何依据。尤其是,学术界根本不认可这种本质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研究素养的观点,甚至没有学者持这种观点,只是网上无知无畏的到处讹传,然后被喜欢的人相信……
: :
--
FROM 221.216.86.*
佛经甚至可以说不一定是音译,音译也长期标准杂乱,且不是完全为了还原读音。建议参考下资料比较多,且被研究比较多的玄奘在唐代大规模译经工作的文章,比如人家的总体原则,各种取舍,也要兼顾之前的习惯等等,和所谓梵文字母对照,忠实梵语读音等,差距太大了。至于朝鲜语,训民正音的出现是明代的事……
【 在 branco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证明的话,佛经可以参考。晋唐时翻译的佛经,和梵语字母的对应。
: 此外,一般还参考朝鲜语,因为它们也保留了辅音韵尾,但是也有变化,所以只能参考。
:
--
FROM 221.216.116.*
揭缔,揭缔,波罗揭缔,这不是译音是什么?佛陀的读音和其英文一模一样。
训民正音是明朝出现的,但主要目的是建立朝鲜字母,它采用的音,不一定是明朝时的读音,
它的读音可能早就有了,采取的是朝鲜人多个世纪积累下来的汉字读音。
【 在 lvarez 的大作中提到: 】
: 佛经甚至可以说不一定是音译,音译也长期标准杂乱,且不是完全为了还原读音。建议参考下资料比较多,且被研究比较多的玄奘在唐代大规模译经工作的文章,比如人家的总体原则,各种取舍,也要兼顾之前的习惯等等,和所谓梵文字母对照,忠实梵语读音等,差距太大了。至于朝鲜语,训民正音的出现是明代的事……
: :
--
FROM 221.2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