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南北榜的问题由来已久
中原损失剧烈不假,但山西也是明初主要人口迁出地,人口失衡不是主要因素,淮西,浙东两大攩所在都是被算为南方,既得利益集团偏私。否则洪武搞了二十几年,反而北方举子反而被搞的挂0难以解释。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找一张明初人口分布图看看,很明显的政治考虑,就是想弥合南北差距。华北不恢复,长城不稳定,就没有中土宁日。
--
FROM 114.254.0.*
就算宋朝数据不对,有人统计朱元璋本朝进士,也是南七北三的比例,还是南方人占优
【 在 lvarez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问是不是,北宋进士比例不是两宋进士比例。北宋状元分布,河南20、山东10、福建6、江苏5、四川5、浙江4、江西4、湖北3、安徽2、山西2、陕西2、河北1、广西1。共65个有出生地。籍贯不详者 4个。北方大于南方。宋代有南人不为相的说法。
: 北宋,湖北湖南广东的很多地方都是流放官员犯人的地方,南方只有江西苏浙这一部分有了长足发展,其他地方开发程度很低。这跟四川不同,成都平原早在秦汉就已开发。
: 至于南北榜,说没有舞弊,那绝无可能,朱八八自己亲自阅卷,证实故意呈送陋卷公然欺君的事实。说什么糊名就能杜绝舞弊,那不是傻,是坏。
--
FROM 218.108.210.151
先问是不是。谁告诉你只摋状元一人?谁告诉你洪武三十年春榜湖广人为0?
洪武三十年春榜51人:江西18,浙江17,福建9,四川2(重庆1泸州1),云南2(昆明),广东1(海南),湖广1(湖南),南直隶1(安徽当涂)现江苏0。
当然,湖广人数不多,这个案子压根就不应该叫“南北榜案”,明明就是“赣浙闽案”……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真舞弊了,朱元璋不可能按个胡蓝余党的罪名,刘三吾也不可能流放,也不可能只斩状元一人。据说刘三吾是湖广人,这一榜湖广人为0,那刘三吾一个老乡也不录?后来补录北方人,也没湖广的事,湖广亏大了
--
FROM 114.254.0.*
拿明代数据去证实宋代经济人口重心是什么脑回路?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算宋朝数据不对,有人统计朱元璋本朝进士,也是南七北三的比例,还是南方人占优
--
FROM 114.254.0.*
没都斩了,确实按的罪名是胡蓝余党,不是舞弊,所以民间也说是糊涂案,更多是政治问题,而不是真的舞弊了,当然朱元璋也并不关心是不是舞弊了,稳定北方人心更重要
【 在 lvarez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问是不是。谁告诉你只摋状元一人?谁告诉你洪武三十年春榜湖广人为0?
: 洪武三十年春榜51人:江西18,浙江17,福建9,四川2(重庆1泸州1),云南2(昆明),广东1(海南),湖广1(湖南),南直隶1(安徽当涂)现江苏0。
: 当然,湖广人数不多,这个案子压根就不应该叫“南北榜案”,明明就是“赣浙闽案”……
--
FROM 218.108.210.151
说什么巧合,说什么糊名能杜绝舞弊,不是幼稚就是蓄意混淆。不要相信任何巧合,这不仅仅是情报学原则。而且,致使朱八八大怒的,不是舞弊本身,是亲自调阅考卷后发现这帮人公然欺君,故意呈送陋卷以证明判卷无偏私……
而且,我给你了51人分布。人口重地学术昌明的南直隶也仅有一人,可以说这是闽浙赣案,不仅仅是北南?,连淮西勋贵集团在博弈中也失衡了……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人也不是故意的,确实考卷都是糊名誊抄,考官看不见考生籍贯的,就是巧了,结果考官还都是南方人,北方人不干了。上面我也说了,北宋科举就是南强北弱了,95%以上进士都是南方人,只不过没有刷0这么极端。这些考官只关注了文章,没考虑政治问题。朱元璋则不然,文章倒在其次,如何笼络北方士子才是重点。所以也没判舞弊,说的胡蓝余党,完全就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
修改:lvarez FROM 114.254.0.*
FROM 114.254.0.*
没都斩了就是只斩状元一人?没都斩就是没舞弊?张信等也是胡蓝??这个案子本来明中期前,也就是临近案件发生时期的记载都没有什么疑问,是再往后才有人开始微词,这也很说明问题。朱八八本来就不讨喜,对勋贵官僚士绅摋戮过重,能有好话才怪。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都斩了,确实按的罪名是胡蓝余党,不是舞弊,所以民间也说是糊涂案,更多是政治问题,而不是真的舞弊了,当然朱元璋也并不关心是不是舞弊了,稳定北方人心更重要
--
FROM 114.254.0.*
民间说是糊涂案也是有道理的
刘三吾给胡惟庸求情也是多年前的事了,既然他是胡蓝余党,那如何当的考官?这也是皇上失察
而且按你的数据,湖广也才1个进士,刘三吾干嘛不多弄几个老乡?
确实这一案政治意义更大,至今也还在争哪里高考难,至于到底舞弊没有,已经不是重点了
【 在 lvarez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都斩了就是只斩状元一人?没都斩就是没舞弊?张信等也是胡蓝??这个案子本来明中期前,也就是临近案件发生时期的记载都没有什么疑问,是再往后才有人开始微词,这也很说明问题。朱八八本来就不讨喜,对勋贵官僚士绅摋戮过重,能有好话才怪。
--
FROM 117.129.56.248
我就奇怪,楼主这个宋朝北方进士不到5%是怎么来的,南宋可能不到5%,北宋绝对不可能,北宋王安石之前的名臣明相,大部分是北方人,以至于王安石主持变法,有南人为相,天下将大乱的说法。又查了一下宋朝著名的嘉佑二年进士榜,宋史有传的24人,北方人8个,四川人两个,南方人比例较大,14个,但也远没到95%的程度。而且南方人大多是江西福建人,这24人里,没现在浙江的,江苏的一两个,网上现在自己吹嘘厉害的所谓包邮区的人,一般不把江西福建算进去的。
【 在 lvarez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问是不是,北宋进士比例不是两宋进士比例。北宋状元分布,河南20、山东10、福建6、江苏5、四川5、浙江4、江西4、湖北3、安徽2、山西2、陕西2、河北1、广西1。共65个有出生地。籍贯不详者 4个。北方大于南方。宋代有南人不为相的说法。
: 北宋,湖北湖南广东的很多地方都是流放官员犯人的地方,南方只有江西苏浙这一部分有了长足发展,其他地方开发程度很低。这跟四川不同,成都平原早在秦汉就已开发。
: 至于南北榜,说没有舞弊,那绝无可能,朱八八自己亲自阅卷,证实故意呈送陋卷公然欺君的事实。说什么糊名就能杜绝舞弊,那不是傻,是坏。
--
FROM 183.239.136.*
有道理不靠说,要证实。朱八八敢于公布自己录取的试卷,是要打自己脸么?刘三吾被打成胡蓝一党,是常规操作,料早就有,看心情抛出,没什么不好理解的。这么搞是寒蝉效应,表明了决心,没人敢提异议反而墙倒众人推……胡蓝本来也权倾一时,说朱八八失察,故意,都没意见。
刘三吾是主考,根本不需要自己操作,沆瀣一气维护的是自己利益集团,不是什么出生地。朱八八动怒更主要是因为复核这个环节。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民间说是糊涂案也是有道理的
: 刘三吾给胡惟庸求情也是多年前的事了,既然他是胡蓝余党,那如何当的考官?这也是皇上失察
: 而且按你的数据,湖广也才1个进士,刘三吾干嘛不多弄几个老乡?
: ...................
--
FROM 114.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