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华沙起义的一个疑问
中苏敲定154个援助项目之前
中方一度提出过比较冒进的援助要求,胃口比较大
闹得khrushchev一个劲挠自己的光头:我的中国同志,
你们的这个援助清单,一来是我们苏联和东欧国家承担
不了,二来你们自己组织实施也有很大困难啊……
好在当时由于双方国内政治和国际环境的综合作用,双
边关系处于蜜月的顶峰时期,彼此间交流比较通畅,后
来共同修改,敲定了最后大家所熟知的援助清单
【 在 duanjian (断剑)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当时的波兰人不是苏联的敌人,而是盟友,无论是亲苏的共产党还是反苏的资产阶级,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轴心国,他们同属于一个反法西斯同盟。所以斯大林援助的是盟友而不是敌人,我也找不出斯大林援助敌人的例子。呵呵。
: 第二,苏联对盟友的援助是慷慨和小气相交织的,我得出这个结论主要是来自于苏联对于新中国的援助,具体的可以参阅沈志华的一系列著作,里面交代的比较详细。比较集中的是他写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另外沈志华关于苏联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些文章也有相关
: 第三,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今天看来,虽然不像以前苏联和我们宣城的那样无私(其实无私的援助有吗?就是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难道没有什么含义在里面吗?),但确实是超越一般国家关系的是别的国家不可能给予的,主要体现在苏联对于中国重工业体系和军事工业的援助,我
--
FROM 218.241.88.*
感觉苏联就是国家利益至上
什么意识形态都是虚的
哪方面的利益多就支持哪方面
49年以前和国民党政府有和约
为了顾及自己的国际声誉
为了不和美国闹僵(当时苏联可刚刚经过二战的洗礼啊)
对于中共的支持相比49以后要少
49以后还不是看到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如此坚定
可以成为自己的一个屏障
才开始大规模的援助中国的
抗美援朝以前的大规模援助有多少?
【 在 alarm (小闹钟)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斯大林生命的最后十五年的对华政策
: 就是慷慨和小气纠缠在一起的典型例子
: 49年以前更偏向小气,49年以后则偏向慷慨
: 综合起来,居中
: 个中的是非恩怨,不管对国还是对共,都是一言难尽的
--
FROM 219.224.169.121
46-49年的对华援助,还是有争议的吧。
不过鉴于俄国现在解密了苏联时代的很多档案,真的要调查,应该可以查到实际状况。
【 在 jiang2000 (委员长|毕业设计)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苏联就是国家利益至上
: 什么意识形态都是虚的
: 哪方面的利益多就支持哪方面
: 49年以前和国民党政府有和约
: 为了顾及自己的国际声誉
: 为了不和美国闹僵(当时苏联可刚刚经过二战的洗礼啊)
: 对于中共的支持相比49以后要少
: 49以后还不是看到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如此坚定
: 可以成为自己的一个屏障
: 才开始大规模的援助中国的
: 抗美援朝以前的大规模援助有多少?
: ...................
--
FROM 220.248.139.*
记得早有人评价过斯大林了,认为他不算一个共产主义者,
而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民族主义者。
【 在 jiang2000 (委员长|毕业设计)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苏联就是国家利益至上
: 什么意识形态都是虚的
: 哪方面的利益多就支持哪方面
: 49年以前和国民党政府有和约
: 为了顾及自己的国际声誉
: 为了不和美国闹僵(当时苏联可刚刚经过二战的洗礼啊)
: 对于中共的支持相比49以后要少
: 49以后还不是看到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如此坚定
: 可以成为自己的一个屏障
: 才开始大规模的援助中国的
: 抗美援朝以前的大规模援助有多少?
: ...................
--
FROM 159.226.47.*
有同感
自己觉得他和邱吉尔其实很相象
为了苏联的战略空间,争取主动
可以入侵芬兰
和德国一起瓜分波兰
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邱吉尔为了胜利和自己以前口口声声要消灭的共产主义政权合作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得早有人评价过斯大林了,认为他不算一个共产主义者,
: 而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民族主义者。
--
FROM 219.224.169.121
苏联当然是做做样子而已,其实心里是想借刀杀人,想借德国人的手来削弱甚至消灭波兰临时政府的力量。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华沙起义大家已经讨论的很多了,不过我最近有一个疑问。
: 支持苏联的一般都强调苏联虽然不满华沙临时政府的所作所为,但还是做了一些工作去
: 帮助华沙起义。
: 但是苏联自己应该清楚,华沙起义如果胜利,对苏联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以苏联以往的
: 国家政策,吃力不讨好的事是绝对不做的。
: 所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苏联所作的援助华沙的行动实际上只是避免自己担负上“见死不救
: ”的罪名。所以这个行动规模不能太小,太小不足以体现诚意;但也不能太大,太大则
: 对苏联有害,为他人做嫁衣。苏联在华沙起义爆发以后应该就已经确定了这个援救的基本
: 准则,而不是说苏联真想援救波兰,但是遭到德军抵抗而无法援救。
: 换句话说,苏联对华沙的援救活动到底是真心真意的援救还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做做样子”
: 的援救?
: ...................
--
FROM 202.114.12.*
这些波兰军队一过来说不定就被缴械,接着就被关进苏联的集中营了。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说苏联有这个义务。也没有谴责苏联的意思。
: 现在主要讨论的是苏联的一系列援助华沙的行动到底是“尽人事,听天命”,
: 还是就是装装样子。
: 从苏联一贯的国家政策来看,不可能去帮助波兰临时政府,所以说它对华沙的援救
: 很有可能是装装样子,最后苏联要求波兰军向苏军阵地突围说不定也是别有用心的。
--
FROM 202.114.12.*
《苏德战争 1941-1945》 [英] 艾伯特·西顿
第二十六章 白俄罗斯和波兰东部
……
北面的拉济耶夫斯基的第2坦克集团军,仍在华沙近郊普拉加,并正设法通过铁路桥进入华沙市内。这时华沙举行了8月1日起义。驻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对苏联存有戒心,它有理由怀疑苏联解放波兰的用心,因此它支持并指挥一个称作国民军的波兰爱国地下军。国内这支爱国的军队截获了第4装甲集团军发出的无线电报,了解到德军打算撤退到维斯拉河以西,之后,该军举行了起义,力图抢在苏军前面夺取华沙,以便赶走德军,并向苏联表明它才是苏联必须与之打交道的波兰真正军事、政治力量。正如苏联所报道的,这次起义安排在波兰流亡政府总理米科拉伊契克访问莫斯科期间,可能正是为了加强他在克里姆林宫谈判中的地位。苏联政府埋怨说,它在起义开始以后才得到达次起义的通知。这种埋怨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苏军最高统帅部本身早已空投了传单,鼓动被兰人民拿起武器反对德军,而且7月29日莫斯科电台也是这样号召华沙人民的,这也是事实。但是,苏联的意图却是,这样一种起义应该完全从属于共产党和苏联的利益而不能由一个得到英国支持的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流亡组织来指挥。这个组织象反对德国一样,也疯狂地反共、反苏,因为波兰人在过去的四年中,无沦在德国法西斯统治下,还是在苏联共产党的手下都留遭到极其野蛮的对待。苏联政府一向是有深谋远虑的,它早就组建和训练了一个波兰集团军,由派遣的苏联军官和政工人员进行监视,并施以适当的教育。该集团军在波兰旧军队的一位军官贝尔林统率之下,将肩负两大任务;一是给波兰本土征集的那支为苏联事业而战的新部队输送骨干;二是给波兰共产党傀儡政权(莫斯科打算将它建在卢布林以对付伦敦的流亡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开警察支援。苏联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给人一种假象,即解放了的波兰是由波兰人而不是实际上由俄国人统治的。贝尔林集团军的士兵,是从监狱、战俘营和集中营征集来的。由于苏联有不少被囚禁的外国人,因而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军队,也是如法炮制的。
波兰爱国军队国民军总司令布尔·科马罗夫斯基于8月1日开始起义,威胁了德军福尔曼的第9集团军所属一部分部队的后方交通线。该集团军司令部在博勃鲁伊斯克附近战败之后编入预备队,最近又奉命参战。波兰这次起义缺少武器弹药,开始时组织得不好,但是它的发展几乎是自发的。人民表现了伟大的英雄气概,因为他们的起义不但是为了摆脱老的侵略者,而且也是为了对付新的侵略者以确保国家的前途。苏联政府方面对伦敦波兰流亡政府的意图和抱负了如指拿,并且不信任英国,因此并不希望这次起义成功。如果它竭尽全力支援起义者并且在8月间占领华沙,那么它将面临一支估计约达三万五千人、主要装备有德国武器的爱国国民军的存在,这支军队将使新成立的卢布林政府感到为难。在这个时候,克里姆林宫不想让苏军攻打波兰爱国者,而且也不准备在波兰国家前途的问题上同西方较量。因此,莫斯科先是假装不知道起义这回事,继而胡说国民军对德军持有友好态度,最后则谴责国民军的领导人轻举妄动,使波兰人作出了无谓的牺牲,对此负有罪责。斯大林将这些说法作为他袖手旁观的借口。
苏联方面一直强调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都没有足够的补给品,又有维斯拉河挡在面前。这一说法无疑是符合事实的,只不过维斯拉河本身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障碍。据说第2坦克集团军自从进入波兰领土以来,在维斯拉河东岸的普拉加地区遭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而且还损失了五百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这点可通过莫德尔说过的话部分地得到证实。他说从第2和第4两个集团军抽调的三个装甲师组成的集团军群预备队在华沙的东北方向曾围歼了一个坦克军。另一方面,第8近卫集团军在华沙以南约二十五英里的马格努舍夫,越过维斯拉河实施了猛烈的进攻;在华沙起义第二天,即8月2日,贝尔林集团军的三个波兰师协同苏军第69集团军的一部奉命渡过了维斯拉河,它们没有进入华沙,而是开到华沙以南约四十英里的普瓦维和丹布林附近。这些波兰将士伤亡很大,然而却坚守了他们的桥头堡。在马格努舍夫的波军和苏军本应在普拉加附近打过维斯拉河。支援起义的波兰人。苏联政府和战场指挥官当时没有这样做,更激起人们对苏联的指责,说克里姆林宫就是想让德军消灭那些爱国者。8月16日,莫斯科通知英国政府,说它不扫算干预波兰起义。但到8月19日,英美两国要求借用苏联领土上的机场设施,以便给起义者空运武器弹药和医疗补给品时,却遭到了拒绝。斯大林在8月22日给丘吉尔和罗斯福的信件中,将波兰国民军说成是一群罪犯。直到9月10日,当时起义已渐趋平息,苏军最高统帅部才假情假意提供援助。9月10日至14日,古谢夫的苏军第47集团军肃清了普拉加的残敌,尔后波兰第1集团军奉命越过维斯拉河进入华沙支援起义。9月16日,贝尔林的波兰第1集团军渡河夺取了桥头堡,但是被强征到该集团军的未经训练的波兰农民,不是德国陆军和党卫军的对手,9月23日,他们又被赶回维斯拉河的东岸。到9月14日,苏联才开始向陷入困境的波兰人空投食物和弹药。在当时,大部分弹药毫无用处,因为苏军的弹药是空投给一支主要用缴获来的德国步枪和机枪作战的军队。苏军两个带着无线电台的联络军官被伞降到华沙市内,充当布尔·科马罗夫斯基与罗科索夫斯基之间的联络官。可是发出的无线电报却得不到回音,因而这两个联络军官没起什么作用。极可能苏联有意派这两个联络军官到这个爱国组织中充当间谍,因为前不久于7月17日在维尔纽斯附近,国民军所有的当地指挥与参谋人员,在苏方多次说了表示友好与感激的话之后,应邀与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员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举行参谋会议,却无一人返回。在当时情况下,苏联的态度本来是可以预料到的,当它占领了波兰成立了卢布林政府,它的用意就进一步被证实了。在起义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人,或者与伦敦流亡政府人员有点联系的人,不是失踪就是被塞进火车运往俄国内地,其中大部分人从此踪影皆无。
据说希特勒不愿将镇压波兰起义的任务交给德国陆军,而交给了希姆莱。希姆莱又把这个任务交给巴赫-策勒维斯基。十二个党卫军警察连,迪莱万格指挥的由判罪的德国犯人组成的团,以及卡缅斯基指挥的大部分由苏军战俘组成的白俄旅,在它们的德国长官的指挥下对波兰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德国部队躲在一群群被赶往波军防线的妇孺后面。波兰伤病员不分男女被逐出医院集体枪杀。强奸和割断喉管的事司空见惯。据古德里安自己说,他坚决要求希特勒撤回这些部队,而且在他尔后的讲话中,他还企图推卸他对陆军和武装党卫军负有的责任。在这期间,爱国的国民军在整个8、9两个月继续在地下室和下水道里进行战斗,其残部直到10月2日才投降。
【 在 T34 (坦克,前进!!!)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波兰军队一过来说不定就被缴械,接着就被关进苏联的集中营了。
--
FROM 220.248.138.*
除非是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之类的东西
当年戈尔巴乔夫就是倡导这个的
其下场大家有目共睹了
其他的东西很难定义为“基本”两个字
【 在 dedal (dedal)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应有基本的是非观,然后才是国家民族利益
~~~~这个就很难定义了
--
FROM 219.224.169.121
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至少是非正义的吧
还有前面讨论的斯大林对付华沙的手段
这就是基本的是非了,任何所谓的国家利益都不能高于这一点
否则就不值得被坚持
【 在 jiang2000 (委员长|毕业设计)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非是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之类的东西
: 当年戈尔巴乔夫就是倡导这个的
: 其下场大家有目共睹了
: 其他的东西很难定义为“基本”两个字
: ~~~~这个就很难定义了
--
FROM 211.9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