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记载了BC401年至BC391年间楚、晋、郑、宋的史事,可补此段历史空白。
由"楚聲桓王立四年"后接"聲王即世,悼哲王即位"可知楚声王在位四年,卒年为BC401年
。《史记》声王在位六年有误。同年《六国年表》有"秦伐魏,至阳狐",即《系年》"秦
人敗晉師於洛陰,以爲楚援"。
声王BC404年-BC401年
悼王BC400年-BC380年
《吕氏春秋》慎势篇"声王围宋十月。楚三围宋矣而不能亡,非不可亡也,以宋攻楚,奚
时止矣?"据第二十二章,BC404年宋悼公死于与晋烈公的会盟途中,宋休公即位,其间
三晋大破齐国,BC403年,"晉公獻齊俘馘於周王,遂以齊侯貸、魯侯羴(顯)、宋公田
、衛侯虔、鄭伯駘朝周王于周"。宋休公不得不参与了这次晋人主导的大规模朝见活动,
并可能在此时叛楚归晋,引起了楚声王的不满,发动了历时最长的一次围宋行动。这次
长达十月的围攻,必发生在BC403年至BC402年之间,其结果是到了BC401年"宋公田、鄭
伯駘皆朝于楚。王率宋公以城榆關,是武陽"。宋、郑两国重又倒向楚国,并在榆关(今
河南中牟南)驻军,将榆关改名武阳。
然而此时,楚国国内却发生了"盗杀声王"的事件。结合后来的王子定奔晋,这有可能是
一起政变。上台的楚悼王大概地位不稳。接着出现了郑国进攻榆关并在桂陵击败楚军之
事。弱小的郑国能够打败楚陽城桓定君率领的"榆關之師與上國之師",楚军主将"景之賈
與舒子共止而死",被迫"归榆关于郑",一方面反映了楚国内政不稳,另一方面大概也与
此时郑国有一位强硬的执政者驷子阳有关。
子阳是战国时代人所熟知的一位政治家,在诸子之书中多有零星提及,但却没有一个完
整的叙述,使我们现代人无法知其详情。由《左传》可知,直到465年,郑国执政者为驷
弘,郑国政权牢牢把握在驷氏、罕氏等"七穆"手中。子阳当为驷弘之后。《淮南子》氾
论训"郑子阳刚毅而好罚,其于罚也,执而无赦。"从各种记载推测,子阳有可能是一位
早期法家人物,外交上依晋制楚,内政上推行与三晋相似的变法路线,进行集权改革,
企图将郑国改造为一个战国式的新式国家。这一时期,郑与韩氏的斗争已经趋于激烈。
《战国策》韩策一:
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规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皋。"韩王曰:"成皋石溜之地也
,寡人无所用之。"段贵曰:"不然,臣闻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万人之
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王用臣言,则韩必取郑矣。"王曰:"善。"果取成皋。至韩之取
郑也,果从成皋始。
无论韩氏经略郑国的战略是否早至BC453年,年表中郑韩冲突的记载在BC423年以后即已
屡见:
BC423韩伐郑,杀其君幽公。
BC408年韩伐郑,取雍丘。郑城京。
BC407郑败韩于负黍。
BC423韩杀郑幽公,对郑人来说无疑近于亡国之耻。子阳之党大概就是在这之后上台的。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郑国国力有所增强,并反映在了BC407郑韩负黍之役、特别是BC399
年的郑楚桂陵之役上。
《六国年表》周安王三年(BC399年)有"王子定奔晋",现据《系年》可知,此王子定非
周王子,而是楚王子。我推测这个王子定可能是声王之子,悼王兄弟,也是王位争夺者
,这一事件可能是"盗杀声王"的后续事件。王子定奔晋后,晋人联合郑人抓住机会干涉
楚政,BC398年"晉[貝重]余率晉師與鄭師以入王子定"。"魯陽公率師以交晉人,晉人還
,不果入王子。"
BC397年地位稳定下来的楚悼王兴兵报复,"郎莊平君率師侵鄭,鄭皇子、子馬、子池、
子封子率師以交楚人,楚人涉氾,將與之戰,鄭師逃入於蔑。楚師圍之於蔑,盡逾降鄭
師與其四將軍,以歸於郢。鄭太宰欣亦起禍於鄭,鄭子陽用滅,無後於鄭。"氾在今河南
襄城县,蔑今地不详,当亦在附近。此战郑军没有坚壁据守,而是主动出击邀战楚军,
结果未战先逃,最终被楚军围歼。败讯传至国内,立即引发了以太宰欣为首的反对派的
政变,推翻了子阳政权。
以前人们关于子阳与太宰欣是否为一人多有怀疑,《系年》明确了太宰欣是子阳政敌的
关系。关于太宰欣,《韩非子》说疑篇:
"若夫齐田恒、宋子罕、鲁季孙意如、晋侨如、卫子南劲、郑太宰欣、楚白公、周单荼、
燕子之,此九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上逼君,下乱
治,援外以挠内,亲下以谋上,不难为也。"
"以今时之所闻,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郑,单氏取周,易牙之取卫,韩
、魏、赵三子分晋,此六人者,臣之弑其君者也。"
"太宰欣取郑",说的就是杀子阳"起禍於鄭"这一事件。《韩非子》说疑篇还提到"郑子阳
身杀,国分为三",可知子阳被杀引发了郑国内乱,国家一度分裂,周勋初 《韩非子》
札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认为可能分裂为负黍、阳城、郑三地,其中被子阳余党
控制的负黍可能还落入了韩氏之手。这样郑国不但军队主力被歼,改革派被推翻,而且
国土分裂,国势大挫,完全倒向楚国,此后再无兴起的希望了。
次年(BC396年)"楚人歸鄭之四將軍與其萬民於鄭。"而子阳之徒杀郑繻公,康公立,但
于大势已无甚影响。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二十二章记载的BC405年廪丘之役,BC404年的三晋破齐之役,经今人结合《史记》、
: 《竹书纪年》、《吕氏春秋》及骉羌钟铭文,已考证清楚。《系年》又为此事件增加了
: 新的内容。可知BC404年战争越国亦有参与,越王翳从东南方向(此时越国定都琅琊,即
: ...................
--
FROM 112.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