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想买重疾险,不知道哪种好,怕踩坑
你说这种是小概率 不在我的重点考虑中。我买重疾的目的是为了老了的时候大概率会得重疾 又丧失了劳动能力的情况
【 在 yunfei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种不好算收益吧?如果买了过两三年重疾理赔了,而且一般豁免后续保费,这时候一般人大概会希望当初多买些保额了,但那时候谁会算收益呢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SE 3」
: --
: Test.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FROM 120.245.4.*
还得看公司信誉和实力。保险主要保风险,收益其次。
太激进的保险公司,吹的天花乱坠的公司,很容易爆雷,比如安邦。。。。
【 在 moyanglirui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FROM 114.246.238.*
你都知道是大概率了,保险公司怎么会不知道。
在保险设计的的年限内,普通人大概率不会得重疾,保险公司才有得赚。
我觉得认清自己只是小概率会得重疾,但这种重疾会对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才会考虑买保险。用平时的投入来抵御虽然是小概率但发生就是颠覆性的风险。
穷人没必要买,有这钱改善生活算了,万一赶上重疾就认命吧。
有钱人没必要买,就算赶上重疾,在经济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有点不错的收入、在家里又是顶梁柱的人需要买,如果自己重疾倒了,通过保险赔付避免整个家庭跟着崩溃。
【 在 fxismonk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这种是小概率 不在我的重点考虑中。我买重疾的目的是为了老了的时候大概率会得重疾 又丧失了劳动能力的情况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FROM 114.246.236.*
【 在 yunfei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来说如果沟通下来双方差异较大的话,根本就不会成交。成交的话,客户得到保障,有人提供后续服务。对于代理人而言,属于他的业绩,拿佣金过考核,养家糊口。
: 为啥你认为的好保单,对于销售来说就是不好的呢?
:
: ...................
因为客户和代理人的获利点不同, 两个人对‘好’字的评价不同呀。 这个制度设计就是错的。 不改这个制度, 保险永远会被一大部分人视作诈骗。
车险为什么相对好点, 就是我的思路, 车损/三责 这些保障内容都是定义好的格式合同, 如果忽略理赔流程简繁区别, 那买哪家车险对客户讲都是相同的。
而重疾/医疗,各家保障内容都是自定义, 各有各的坑,不掉坑看不见坑, 掉了坑看见也晚了。 每款保单都有各自的坑, 代理人会告诉你他眼里差保单有哪些坑,可不会告诉你他眼里好保单有哪些坑。
--
FROM 117.35.158.*
好像有逻辑,又好像没有,少数保单会出险,出险后理赔的难易就会影响保险公司的认可度,从而影响代理人员的口碑,多数没出险的保单没有体验和服务,是因为服务的最大项本来就是购买时的选择建议,保险是个赔率概率能收益的产品,本来应该用详实的数据说明需要性和必要性,你的代理人不懂是他的问题,虽然大部分代理人确实说不清楚,就像银行理财经理大部分根本说不清产品具体怎么投资的一样
【 在 giant85 的大作中提到: 】
: 双赢是指双方都获益。 保险代理人有什么动力让我获益呢? 驱动保险代理人的是成交以及成交金额, 他为什么要帮我选一个适合我的保单而不是被包装得容易成交的保单呢? 毕竟有一个重点, 多数保单最后是不出保的, 我没法通过兑现保单来识别一个好的代理人并给他带来更多生意。
: 而银行理财经理不同, 给我推荐了烂产品, 我就会存款搬家, 很快就会负反馈到理财经理身上, 所以我们有共同利益点, 就是理财高收益, 我好他也好,双赢。 当然现实中我从不相信理财经理的推荐, 我是相信他们是希望我能通过他的推荐获得收益, 但我是不相信他们的能力肯定不如我。
: 如果我管理保监会, 我会设计好所有的保单样本, 各家险司在零售一侧,保单内容将完全是没有差异化的, 只有保费的区别, 体现在另一端就是比拼险司的投资能力和运营水平。 还是那句话, 因为多数保单不出保不能被评价, 你非要让人挑,或者让保险代理人帮忙挑, 根据什么挑?
: ...................
--
FROM 36.28.75.*
我没法给你说具体哪款产品好,但我可以给你说买重疾的一些建议:
1、首先想清楚你买重疾险的目的,是解决出现重病之后,给自己的一些收入补偿
2、保险是可选消费,先解决掉最基础的保障和养老需求再开始买保险
3、尽量不要买终身的,因为没必要,买二十年或者二十五年,覆盖掉对你和家庭的经济风险最大的区间就行。等你50岁以后,积累高、且收入开始降低,重疾提供的保障就意义不大了
4、我个人推荐买消费型的而非储蓄型的。可能看起来储蓄型的重疾带返还,对国人来说容易接受(没有出险得到了返还),但实际上是浪费了资金成本(实际上是找保险公司做了个2%的复利投资)。如果觉得有压力,可以把两种类型重疾组合在一起购买。这个问题还是会回到1,你购买保险的核心需求
5、尽量选择最长的缴费期限,来获取最大的保险杠杆。因为很多重疾险,一旦缴费期内出险就直接豁免缴费义务了。
所以,先看固定保额的保费是多少,再看缴费年限和总支出保费,最后算获得多少保障
--
FROM 221.216.116.*
这种情况下买重疾意义不大
你如果有良好的储蓄习惯,缴费20年,等你70岁一定出险的时候,你交的保费的现金价值很可能超过了保额了
重疾险的核心功能是你在20~40岁事业期出险,突然丧失收入来源,要保障你的生活和医疗
【 在 fxismonk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这种是小概率 不在我的重点考虑中。我买重疾的目的是为了老了的时候大概率会得重疾 又丧失了劳动能力的情况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FROM 221.216.116.*
赞。一定要认清这是可选消费
【 在 loup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都知道是大概率了,保险公司怎么会不知道。
: 在保险设计的的年限内,普通人大概率不会得重疾,保险公司才有得赚。
: 我觉得认清自己只是小概率会得重疾,但这种重疾会对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才会考虑买保险。用平时的投入来抵御虽然是小概率但发生就是颠覆性的风险。
: ...................
--
FROM 221.216.116.*
哈哈,你媳妇应该给你买寿险,约定保额不低于3倍年薪,非常简单
只是寿险会比你媳妇买的可能更贵一点
【 在 Wed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智的客户找理智的保险代理或保险经纪才会双赢
: 客户需要的是产品么?这个问题在本版就会有不同的回答
: N年前我工作压力非常大,媳妇担心我猝死,家里就少了一台提款机,她就找到做保险的朋友,给我买了一个200万保额的意外险,保20年,每年交5400,交10年。约定是坐飞机、坐高铁、坐轮船挂了,可以拿到保额的100%,自驾或搭车挂了,是拿到20%,其他情况挂了,是已交保费的1.4倍。
: ...................
--
FROM 221.216.116.*
每条我都非常认同,第5条不明就里的话,会非常质疑为什么不快点交完保费
【 在 MarcoMask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法给你说具体哪款产品好,但我可以给你说买重疾的一些建议:
: 1、首先想清楚你买重疾险的目的,是解决出现重病之后,给自己的一些收入补偿
: 2、保险是可选消费,先解决掉最基础的保障和养老需求再开始买保险
: 3、尽量不要买终身的,因为没必要,买二十年或者二十五年,覆盖掉对你和家庭的经济风险最大的区间就行。等你50岁以后,积累高、且收入开始降低,重疾提供的保障就意义不大了
: 4、我个人推荐买消费型的而非储蓄型的。可能看起来储蓄型的重疾带返还,对国人来说容易接受(没有出险得到了返还),但实际上是浪费了资金成本(实际上是找保险公司做了个2%的复利投资)。如果觉得有压力,可以把两种类型重疾组合在一起购买。这个问题还是会回到1,你购买保险的核心需求
: 5、尽量选择最长的缴费期限,来获取最大的保险杠杆。因为很多重疾险,一旦缴费期内出险就直接豁免缴费义务了。
: 所以,先看固定保额的保费是多少,再看缴费年限和总支出保费,最后算获得多少保障
--
FROM 111.19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