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心理咨询师有用吗
书上的案例
【 在 howfar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样,你也找个心理咨询的案例样本我瞅瞅,我还不信有什么咨询是从业者以外看不懂的。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 Plus」
--
修改:psycholo FROM 124.65.9.*
FROM 223.104.3.*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Mentality/235118/485/middle)
因为咨询并不是“咨询师该如何‘影响’被咨询的人”,不是“影响”
你定了一个论点,要求不认可你的论点的人,向你解释清楚你的论点,当然很难
【 在 howf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说不说呗,我也没觉得你能说些什么出来啊。
: 你觉得我境界不行,这会儿也不是你一个人说我境界不够,
: 心理咨询大师的咨询书我都觉得自己能读懂,也不过遵循逻辑,也没说出花来。
: 你们居然没说出个所以然来,让我也很困惑。
: 没关系,也别浪费你的时间,确实是这样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确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 Plus」
--
FROM 223.104.3.*
不是人家没有说出“所以然”,而且人家说的“所以然”你没懂而且你觉得你懂了觉得没什么。就像有人看到别打太极拳,觉得不过是比划几下,没什么玄妙。
【 在 howf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说不说呗,我也没觉得你能说些什么出来啊。
: 你觉得我境界不行,这会儿也不是你一个人说我境界不够,
: 心理咨询大师的咨询书我都觉得自己能读懂,也不过遵循逻辑,也没说出花来。
: ...................
--来自微水木3.5.11
--
FROM 101.41.164.*
可以试试,不一定能达到你想要的目的,这取决于你的心智水平和你碰到的咨询师是否适合你。就像一个人想提高学习成绩,请老师指导,可能有效,也可能没效果。
【 在 sunshine84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心里有不良情绪,有很纠结的事情,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找心理咨询师有用吗?
: 可以通过咨询,慢慢的了解自己内心,从而做出选择吗?
: --
: ...................
--来自微水木3.5.11
--
FROM 101.41.164.*
好久没来了,
文章看了,摘录了你贴的案例中的一句话,“帮助患者改变他们对于自己主观体验的姿态”
“无非就是让被咨询人形成自我暗示的习惯从而改变自身情绪的困境” 这句话是我之前说的,被你批评了
我想知道这两句话有本质区别吗?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书上的案例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 Plus」
--
FROM 222.129.52.*
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或者终极目标,应该是让人的心灵变得更自由、更接近世界的真相。
心理咨询一般都是从理性和感性(也就是体验)两个方面同时入手的,不同的流派在这两个方面投入的精力、时机、方式方法等,各有不同。
从极其理性的角度肯定也是能达成咨询的终极目标的。本质的关键点、困难点在于,对于还没有达到真相的人来说(古今中外,达到了真相的人估计不超过10个),所有的“理性”都是建立在一个或一些基本假设的基础之上的,绝大多数人只注意到在这些假设之后所做的推理是理性的,却没有注意到,这些推理的基础,也就是基本假设,实际上只是假设,是非理性的,或者至少不是真相。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假设越是接近真相,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心理咨询不是科学。在基本假设、基本方法上,心理咨询与科学有相同的部分,也有非常不同的部分。心理咨询更强调心证,科学更强调实证(根儿上,也就是在选择基本假设时,仍然有心证,只是“科学”不肯直接承认罢了)。
【 在 howf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咨询师的作用就是从理性的角度来对待你的问题,就像你分析别人犯的错误时也能表现得非常理性一样,
: 核心的问题是你要接纳心理咨询师的理性分析,这个前提是他的分析是可靠的,你也是信任他的,他也是值得信任的。
: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自己也能理性的看待自身的问题,只是自己很难放下情绪化去认真理性对待自身的问题,我们自己很难正视自己的问题。
: ...................
--
FROM 223.104.3.*
区别在于,“对于体验的姿态”是经由体验累积的,存储于潜意识的,自动调用的
“自我暗示的习惯”是需要意识层面主动操作“自我暗示”的动作
二者的效率和所需要耗费的能量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检查了我的回帖,我不认同你的表述,但没有批评你
【 在 howf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久没来了,
: 文章看了,摘录了你贴的案例中的一句话,“帮助患者改变他们对于自己主观体验的姿态”
:
: “无非就是让被咨询人形成自我暗示的习惯从而改变自身情绪的困境” 这句话是我之前说的,被你批评了
: 我想知道这两句话有本质区别吗?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20.245.14.*
也许我说的容易误解吧,我自己觉得没啥区别,你的解释我也非常不满意。
我想表达的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后半句是指出问题,前半部分是解决方案。
后面所说情绪的困境对应于体验的姿态,想必你能理解。
前半部分是说通过自我暗示的不断强化来解决情绪负向强化的问题,
自我暗示是一种理性行为的正向反馈,而人们心理问题是一种感性行为的负面反馈。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区别在于,“对于体验的姿态”是经由体验累积的,存储于潜意识的,自动调用的
: “自我暗示的习惯”是需要意识层面主动操作“自我暗示”的动作
: 二者的效率和所需要耗费的能量是不一样的
: ...................
--
FROM 222.129.52.*
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吧,
通常所说的心理问题,其实是基于情绪的负面反馈。但是当事人能觉察到或者不愿意面对问题所在形成的。
而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无非是引导他们用理性的正面反馈解除掉原来的神经链接,因为他们之前也是神经链接的结果。
我想这么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最少这是我这个外行的理解。最少暂时我不相信业内有更高深的理解。
问题只是什么是正确的和如何实施两个方面,怎么界定心理咨询师的主观认知就是正确的呢?怎么知道心理咨询师提供的方案是针对性的、对个体有效的呢?
一般来说正确性大概容易解决,因为心理咨询师是旁观者,本身能理性客观些,而且接受过专业训练。
当然如果他们想骗人钱财也是容易的吧?因为本身信息不可能对称。
如何实施才是关键,大概也是业内存在不同流派的根本原因。这也很容易理解,即使我是业余的。
心理学是门艺术,也是科学,这对我来说没啥难理解的。
写写不想写了,就说这么多吧。说多了也不过如此。
【 在 laul 的大作中提到: 】
: 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或者终极目标,应该是让人的心灵变得更自由、更接近世界的真相。
: 心理咨询一般都是从理性和感性(也就是体验)两个方面同时入手的,不同的流派在这两个方面投入的精力、时机、方式方法等,各有不同。
: 从极其理性的角度肯定也是能达成咨询的终极目标的。本质的关键点、困难点在于,对于还没有达到真相的人来说(古今中外,达到了真相的人估计不超过10个),所有的“理性”都是建立在一个或一些基本假设的基础之上的,绝大多数人只注意到在这些假设之后所做的推理是理性的,却没有注意到,这些推理的基础,也就是基本假设,实际上只是假设,是非理性的,或者至少不是真相。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假设越是接近真相,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 ...................
--
FROM 222.129.52.*
你觉得没有区别,因为你的理解跟其他看这句话的人的理解不一样。截图的书上案例也很针对性地阐明了什么叫对于体验的姿态,你的理解不是按书上来的吧
姿态有正向也有负向的,是主观的东西是主体的状态。它不是目的,它是手段。它对应的是“自我暗示的习惯”,有正向暗示也有负向暗示,也是主体的状态
情绪的困境是客体、是对象
主体跟主体对应,怎么要跟客体对应?
你坚持理性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你自己的观点,那也没问题。但心理咨询并不按你的观点行事,你不能强行把你的理解套在心理咨询的头上
你的理解自成体系、无可撼动
因为你对书,名词,案例,解释的理解都跟别人不一样
所以没有交流的基础,你也不用苦恼怎么说才能不误解吧
【 在 howfar 的大作中提到: 】
:
: 也许我说的容易误解吧,我自己觉得没啥区别,你的解释我也非常不满意。
: 我想表达的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后半句是指出问题,前半部分是解决方案。
: 后面所说情绪的困境对应于体验的姿态,想必你能理解。
: 前半部分是说通过自我暗示的不断强化来解决情绪负向强化的问题,
: 自我暗示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修改:psycholo FROM 120.245.14.*
FROM 120.2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