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记录一下抑郁的历程,求医及自救
挺好的。
运动产生多巴胺,和家人朋友在一起也可以产生愉悦的感受,外出骑行有新鲜的体验,这些对于维持好心情都是很有益的。
如果想找心理咨询师,我也可以给你推荐
【 在 garfield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秋三天假期带老二外出骑行、游泳,抑郁烟消云散,怀疑此前是不是只是抑郁状态而不是抑郁症,我倒不纠结在给自己如何贴及贴个什么样的标签,也不纠结要不要药物介入上,顺其自然吧。近期看版友介绍的书,岛上书店、高兴死了,也开始看心理学大师埃利斯的书,发现自己还是可以专注读书,没有阅读障碍,可喜可贺。也看油管和B站的关于抑郁的视频,也算是对自己的状态多些了解和认知。
--
FROM 61.148.124.*
每个月跑200km的毅力真的好强了,不跑步的人可能很难体验200km有多难
可以说明你从身体到心理上,都是很有力量的
所以当看你说,你陷入抑郁时什么都不想动,就显得有点突兀和奇怪
抑郁症或抑郁状态这样的标签,可以解释当下的状态,吃药也可以适度地调整和改变表面的状态
但那个突兀感是怎么回事呢?人为什么会从那么有力量的状态,不知道怎么就进入另一个极端状态呢?
你的对标签的抗拒、对吃药的反感,是不是也是源于这样的困惑并不能被标签和药物所解开的缘故呢?
除开吃药这个选项,如果想要向内探索,仔细观察你的描述,就会有一些线索。
你在第一句话里讲父母离开,你觉得“再无依靠”
这句话让人心生酸楚,同时也让人疑惑,成年人对年迈父母的感觉是需要依靠吗?
如果要依靠,那么要依靠他们什么呢?
这可能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也许也是很难面对的问题
很多陷入抑郁的人有自毁倾向,从外面看起来好像他们本来是很有力量、有资源的,但身体、事业、家庭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了,而他们无法自拔
他们的痛苦如此真实、自毁倾向如此令人惋惜,有时候会令人疑惑,会觉得可能在潜意识里他们在用这样的方式在惩罚着谁
惩罚着爱他们的人……常常是父母(经典理论给出的解释)
与那些被父母长期忽视或虐待、长大后有其他心理症状人不同,很多抑郁的人是被父母诚挚爱着的
所以那些自毁更令人唏嘘
成年人与父母的关系,总是各种心理感受模式的源头
去探索,也许可以找到答案吧
【 在 garfield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年前母亲离世,自此觉得父母离开后觉得再无依靠,极度孤单的感觉,怀疑自己可能陷入抑郁状态
: *2020年底挂一公立医院的心理科,事先做功课该医生网上有公众号,就医网上评价也不错,医生的态度不错,聊了十几分钟,一张B5纸简单的测评,结论是中度抑郁,需要马上药物治疗,开了第二天早晨空腹体检的单子;开车回家的路上内心还是在犹豫可否自救,可否运动不靠药物来痊愈,自己放弃了体检,吃药;
: **第二次2021年3月,心理状态起起伏伏,去挂了当地著名的心理专科医院一主任医生,中年女医生,没聊两句,也没做测评,就诊断为中度抑郁症,打发去拿药;
: ...................
--
FROM 124.64.23.*
感谢你的深度分析,对我的自我认知会有些启发
说实话我对自己的状态很困惑,在父母在世的时候,没感觉有多么的依赖,只是尽力去尽作为儿女的孝心,每年回去陪他们过春节,夏天回去探望一次,中间不时的电话问候,也包括生病的时候求医诊治,病危前的陪伴。但当一切都失去后,这些牵挂好像也都消失了,加上生活中的复杂因素结合在一起,可能激发了自己抑郁的情绪和随之产生的孤单的感觉。这种感觉希望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才好。
现在对于标签或者药物也没有过多的排斥,我认可我的状态,也给自己设定了求助药物的情景门槛,
10.1假期前后感觉状态比之前好转不少,可能是持续的跑步、游泳和陪孩子,没空让自己陷入情绪里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个月跑200km的毅力真的好强了,不跑步的人可能很难体验200km有多难
: 可以说明你从身体到心理上,都是很有力量的
: 所以当看你说,你陷入抑郁时什么都不想动,就显得有点突兀和奇怪
: ...................
--
FROM 113.116.43.106
人的心理状态终归是由自己的内在力量为主导调节的,所以,不管曾经症状多么复杂和严重,如果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和不适的感觉慢慢消失,都可以说这个人的心理比较健康,心理具有弹性,可以从受挫时的极端状态慢慢弹回到中间状态
同时,你说“没空让自己陷入抑郁情绪里”,这句话特别好,它说的是你自己有选择的能力,它提示你的自我有力量
加油
【 在 garfield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你的深度分析,对我的自我认知会有些启发
: 说实话我对自己的状态很困惑,在父母在世的时候,没感觉有多么的依赖,只是尽力去尽作为儿女的孝心,每年回去陪他们过春节,夏天回去探望一次,中间不时的电话问候,也包括生病的时候求医诊治,病危前的陪伴。但当一切都失去后,这些牵挂好像也都消失了,加上生活中的复杂因素结合在一起,可能激发了自己抑郁的情绪和随之产生的孤单的感觉。这种感觉希望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才好。
: 现在对于标签或者药物也没有过多的排斥,我认可我的状态,也给自己设定了求助药物的情景门槛,
: ...................
--
FROM 124.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