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在近不惑之年,终于想明白了一件困扰自己多年的事情。
唉,中国当年就是记生不言多生了好多人口,诞生了好多悲剧。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在争议的,和我同龄且为人父母的朋友,不妨在思考的时候也保持一种开放性。孩子肯定不是父母的附属,但怎么避免过于自我、过于脆弱,家庭的纽带是否还能牢固,也是
: 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平等为前提的沟通是重要的,有人指责“记恨”的问题,我觉得及时沟通或可化解,不沟通任由其发酵,才是问题所在,指责受苦者的讲述既不正义也于事无补。
: ...................
--
FROM 36.101.223.*
90后的农村有弟女就少了。
【 在 Hurrica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农村有弟女太拧巴了,看全文没有一句感谢你老公的宽容,你几十万几十万的往其他人的家里搬
--
FROM 36.101.223.*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的父亲跟我老婆的爹很像,不同的是她是独生女。本质上这类人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全世界都围着他转可以,方圆五步不能出现第二个中心,否则他就会破坏以及自我诅咒
--
FROM 106.37.120.*
早该建立专用账户,专款专用。如果老弟需要帮衬,父母和他一起把话说明白,不能让父母偷偷拿钱。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在争议的,和我同龄且为人父母的朋友,不妨在思考的时候也保持一种开放性。孩子肯定不是父母的附属,但怎么避免过于自我、过于脆弱,家庭的纽带是否还能牢固,也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平等为前提的沟通是重要的,有人指责“记恨”的问题,我觉得及时沟通或可化解,不沟通任由其发酵,才是问题所在,指责受苦者的讲述既不正义也于事无补。
: 2. 两代人的观念割裂问题。有朋友幽默地指出我要是和邻村小伙儿结了婚,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但我愿意承受这些烦恼,因为这代表我有机会将这种有害子女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在自己身上彻底终结,而不是在麻木中延续给下一代。许多做弟弟的朋友愿意关照自己的姐姐,令人感动。
: ...................
--
FROM 223.104.219.*
同意距离感帮了楼主。其实楼主父母这种摆在明面上的恶意轻视,相比楼里很多人说的那种掩饰在面子之下的恶意,我觉得前者可能危害还能小点,以小孩子的理解力,对于看得见的恶就是会保持距离、容易放弃幻想、容易从对爱的执著渴望中走出来;反而是那种实质上恶意并不少但掩饰得很好的,更容易让小女孩感觉困惑、被“有可能得到爱”的希望诱惑而献祭自己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哈,如果关系亲近,一般人描述父母,就会用爸爸妈妈来指代
:
: 所以在你给他们定义称谓时,就已经展现了跟他们的疏离
:
: 有这种距离感挺好的,于他们,能让他们意识到,你是个人,不是可以随意操纵的小动物;于你自己,可以更冷静客观的看待他们,不至于只缘身在此山中被亲情裹挟着行动。所以你后面讲的,你所明白的道理,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智慧了。家版儿教版各种做子女做父母的,家里鸡飞狗跳期期艾艾的,其实都是不理解你的这个人生智慧,你真的棒
:
: 楼里版友回复,也多看到了你父母认知和时代的局限,尤其你描述你震惊于父母是统一阵线的发现,其实也不过是她成长时,被灌以夫为妻纲的从属型教育。好在现在科技发达许多,信息涌入由不得个体,你跟他们的非必要联系,也是推动他们这多年对你生养过程的反思了。
:
: 你觉得,他们有一天,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对你心有愧疚吗?
: --
--
FROM 124.64.120.*
重男轻女思想几千年来一直都有,包括现在的70 80 90后,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在那个艰苦的时代,能把我们养大并供我们读书,已经很不错了,不要苛求,也放过自己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在争议的,和我同龄且为人父母的朋友,不妨在思考的时候也保持一种开放性。孩子肯定不是父母的附属,但怎么避免过于自我、过于脆弱,家庭的纽带是否还能牢固,也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平等为前提的沟通是重要的,有人指责“记恨”的问题,我觉得及时沟通或可化解,不沟通任由其发酵,才是问题所在,指责受苦者的讲述既不正义也于事无补。
: 2. 两代人的观念割裂问题。有朋友幽默地指出我要是和邻村小伙儿结了婚,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但我愿意承受这些烦恼,因为这代表我有机会将这种有害子女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在自己身上彻底终结,而不是在麻木中延续给下一代。许多做弟弟的朋友愿意关照自己的姐姐,令人感动。
: ...................
--
FROM 120.244.130.*
请问:江西独生女的话,二老是不是会吸女儿女婿小家庭的血,狠狠干预小家庭,牢牢地控制在手,除死方休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211.161.221.*
感觉同样是重男轻女不同家庭养育的孩子很不同,区别可能是,有的父母本身是能够爱孩子的但在现实(尤其是生存)压力下选择偏重某个孩子;而另一些父母则是没有能力给孩子爱的养育,无论男孩女孩都只是父母投射自己好恶的幕布而已,重男轻女的观念更像是块遮羞布掩饰他们的爱无能而不是现实有用的策略
前者被偏爱的孩子精神富足,可以从小就能关注到自身之外的他人的情感世界,也更容易看到世界的多样性;而后者被偏爱的那个也是精神匮乏的,自身匮乏就很难不沿着父母的路剥削那个因被忽视而甘愿献祭的姐姐了
【 在 HLWJSJ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能从骨子里体会到世间做姐姐,尤其是给穷老农民儿子做姐姐的酸甜苦辣。
:
: 但社会对这个女性群体影射出来看法太过于表面,论坛除了骂骂什么千万别娶有弟女,或者阴阳怪调,却很少有人深一步想一想,到底什么原因。
:
: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知道老了以后如果没有孩子,引申到儿子,可能会饿死没人管。我想,精明的现代知识分子会比老农民更拼命的要孩子,要儿子,为什么?这是基本的生存问题,傻子可能都这么做。琼老农民大多数是很多年由此引申出来的各种行为方式和思维逻辑。
:
: 这种情况已经缓解不少,至少像我们这样的老农民二代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改进了,或许再到下一代会更好些。
: --
--
修改:MianHou FROM 124.64.120.*
FROM 124.64.120.*
这就是了,不仅是重男轻女的观念问题,而是父母本身有爱无能的部分,情感无能,让他们只能更爱自己。更爱自己的时候,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围着自己转的,天经地义的,女儿的善意就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但根本没有存在感的。怎么可能反思自身是错的呢?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不少电视剧把这个问题推到了极端,樊胜美、房似锦,都是怎么躲都躲不掉原生家庭的吸血。我也曾经以最大的恶意来设想这些事情要是发生了,我要怎么办,但最终并没有发生。人和人的关系、社会的舆论还没有堕落到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我的父母在性别歧视外还夹杂了很多个人特质,生性凉薄、傲慢、从不主动联系亲人,我暂时还没有办法把这种允许疏远的存在理解为他们在试图修复关系。
: --
--
FROM 124.64.120.*
是吧,独生女的父母没有重男轻女观念的遮羞布,就暴露了他们的爱无能
【 在 withw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的父亲跟我老婆的爹很像,不同的是她是独生女。本质上这类人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全世界都围着他转可以,方圆五步不能出现第二个中心,否则他就会破坏以及自我诅咒
: --
--
FROM 124.6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