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如何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呢?
对于达标以上的中小学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了
文科理科锻炼的能力不同,比如语言的理解能力、结构化表达、抽象思维、问题建模等等,共同点是能力比知识重要
总的来说知识学得快不是最高优先级。(当然学习能力和抓重点能力也是能力,也值得锻炼)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Group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己能学到位,当然是不需要别人了,自己走效率很高的
: 这也是我认为数学不需要预习复习的原因
: 那些东西课上反正要讲的,提前学一遍或者课后再学一遍干啥呢。又是必须出席听课的。再搞一遍预习复习就是浪费时间了
: 时间不是无限的,它是一个约束因素
: 谈论任何学习方法,目标从来都不是为了学会,而是为了高效率地学会
: 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一定是烂方法
--
FROM 64.124.160.*
你们学校有定期的report card吗,各科老师会写目前的教学目标还有对学生的优缺点评语那种? 这时候除了让学生读老师的评语,也会让他们自己评价自己这一段的表现,哪里要改进,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就锻炼了复盘和计划过程吧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Ivy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带娃学习基本是这个思路 学校很快要学到的东西家里就可以少弄甚至不弄 熟练度也不用太刷因为后面学校还会学 目的主要是开阔眼界娃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最好 问题是这个互补最终还是得靠学习的主体自己查漏补缺 家里也只是辅助
:
: 所以最终问题还是 如何培养孩子自我复盘自我修补进化的能力?
--
FROM 67.130.182.*
谢谢 这点很有操作性 我们之前只是大人看看 少了跟孩子一起复盘这步
【 在 jellyfish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们学校有定期的report card吗,各科老师会写目前的教学目标还有对学生的优缺点评语那种? 这时候除了让学生
:......
论坛助手,iPhone
--
FROM 142.184.180.*
哈,个子只能说在那个年代的南方人里算很高了
其实数学物理方面不少人是这种学习模式的,知识点不多主要通过各种习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那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把概念讲得很透彻,而学生又能get到精髓的话,一般的习题就是个举一反三的操作了,超纲的难题才需要几个人切磋辩论。
从你的行文就能看出来,你理科很强的,只不过因为非常喜爱文科吧所以别人都看出来了哈哈。我当年也是各科都均衡,不过倒是没犹豫直接选学理了,遗憾的是没学计算机因为对数学相对没那么自信,其实到大学一看其实软件编程不需要多强的数学底子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学生时代总坐最后一排。。你个子一定很高!
: 好像我高中以前也不预习和复习数学物理,高中后数学课开始做笔记,复习的时候挑着翻几处看几眼,应该也不超过十五分钟。。
: 平时都做题做明白了,为啥还得复习这些啊?
: ...................
--
FROM 123.121.180.*
学霸是不需要,但非学霸需要啊,非学霸人数更多嘛
【 在 James23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结的到位!
: 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特别流行错题本,学霸根本不需要错题本,学渣全是错题,中等生的错题本和笔记一样,表演性质更浓一些。
--
FROM 219.143.141.*
现在完蛋了,数学都忘光了。。好多都搞不清楚,我在猜是不是因为上年纪了,额叶有点退化,导致好多需要工作记忆参与的问题解决起来变困难了
回到楼主困扰上来的话,可能带着问题上课会好一些:
这节课要解决啥问题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个子只能说在那个年代的南方人里算很高了
: 其实数学物理方面不少人是这种学习模式的,知识点不多主要通过各种习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那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把概念讲得很透彻,而学生又能get到精髓的话,一般的习题就是个举一反三的操作了,超纲的难题才需要几个人切磋辩论。
: 从你的行文就能看出来,你理科很强的,只不过因为非常喜爱文科吧所以别人都看出来了哈哈。我当年也是各科都均衡,不过倒是没犹豫直接选学理了,遗憾的是没学计算机因为对数学相对没那么自信,其实到大学一看其实软件编程不需要多强的数学底子
: ...................
--
FROM 124.64.22.*
记得过多(多到没有时间消化吸收),就是浪费
每个人学习时都应该以时间利用效率最大化为原则
照搬别人总结的花时间的方式是不成的
详细美观的笔记、厚厚的错题本、还有详细的每日计划,都是毒瘤
【 在 Oliver87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霸是不需要,但非学霸需要啊,非学霸人数更多嘛
:
--
FROM 222.128.31.*
错题本就是节约时间啊。我30年前就用错题本,那时候英语不太好,搞了个英语错题本,攒了两三年,确实挺厚的,但效果挺好的。
【 在 Group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得过多(多到没有时间消化吸收),就是浪费
: 每个人学习时都应该以时间利用效率最大化为原则
: 照搬别人总结的花时间的方式是不成的
: 详细美观的笔记、厚厚的错题本、还有详细的每日计划,都是毒瘤
--
FROM 219.143.141.*
年纪大了回头看那些长期未使用的知识是很容易分清楚的
忘记了的、玩不起来的,就是当年没真学懂的,仅靠表层记忆混过了考试
没忘掉的,是真的刻骨铭心理解了的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完蛋了,数学都忘光了。。好多都搞不清楚,我在猜是不是因为上年纪了,额叶有点退化,导致好多需要工作记忆参与的问题解决起来变困难了
: 回到楼主困扰上来的话,可能带着问题上课会好一些:
: 这节课要解决啥问题
--
FROM 222.128.31.*
不需要错题本的学霸那才是万分之一的少数
那要基本过目不忘
在清华里都最多20%
你说的中等生和学霸之间还有巨大的空间。
就有我这种需要错题本的
特别是记忆的内容,和其他容易记的知识不容易建立交叉联系来帮助记忆的内容,比如一个易错单词,一个拼音,一个成语
不重复个七八遍是洗不掉错误记忆的
就要错题本隔段时间反复复习
【 在 James23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结的到位!
: 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特别流行错题本,学霸根本不需要错题本,学渣全是错题,中等生的错题本和笔记一样,表演性质更浓一些。
--
修改:zyd FROM 171.222.188.*
FROM 171.22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