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不懂就问,基础数学为啥还讲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
5篇?评副教授都不够数量啊
【 在 mam84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见解:人这一辈子真正从头到尾把作者的思路、动机、技巧等等完全吃透,能够长舒一口气说一句“nnd,我终于把你看懂了”的文章,十几二十篇就不错了。同样的,自己满意、同行赞誉的代表性工作,能有5篇就谢天谢地了。可就是追寻、努力给这里面+1的过程才好玩。
--
FROM 117.27.80.*
是这样的
【 在 mam84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见解:人这一辈子真正从头到尾把作者的思路、动机、技巧等等完全吃透,能够长舒一口气说一句“nnd,我终于把你看懂了”的文章,十几二十篇就不错了。同样的,自己满意、同行赞誉的代表性工作,能有5篇就谢天谢地了。可就是追寻、努力给这里面+1的过程才好玩。
--
FROM 36.112.205.*
顶刊找的审稿人也都是牛逼人物
所以审稿不成问题
你眼中的牛文 可能在别人眼里并不怎么样
我05年 实在是太菜鸡了 虽然现在也不咋地 。。。。
【 在 baobd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你们这些说法,那审稿人到底是真看懂了还是对付了?
: 审稿人就算水平高,他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心思啊
--
FROM 36.112.205.*
你说的是这篇论文?这篇论文很好读,很巧妙地证明了CS中的一个猜想
Induced subgraphs of hypercubes and a proof of the Sensitivity Conjecture
https://annals.math.princeton.edu/2019/190-3/p06
【 在 mam84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懂”这件事在纯数学可没那么容易。我最近学一篇Annals的文章,感觉花一两年能真看懂我就谢天谢地了,缺的知识太多。
: 然后follow别人的工作根本没啥意义。张益唐给出孪生素数gap的上界,结果出来后一堆人跟进把界缩得小多了。但是很简单,绝大多数功劳都是张的。
: 我本科认识的同级北大数学的,前几年在Annals上以五六页的篇幅以异常简洁的思路证明几十年悬而未决的猜想。屡有此类灵光一现的美谈似乎让我等俗人也看到发四大的机会,但谁知道他已经研究这个问题十年有余?
: ...................
--
FROM 114.214.166.*
是,黄同学现在好像跑NUS去了。实际上Annals上还有更短的2-3页的文章,摘要就2行…
今年45分钟报告Guth的小册子Polynomial Methods in Combinatorics也很好读,基本思想学过抽代就读得懂,很适合闲下来时翻翻。
【 在 bigstone2000 (bigstone2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是这篇论文?这篇论文很好读,很巧妙地证明了CS中的一个猜想
:
: Induced subgraphs of hypercubes and a proof of the Sensitivity Conjecture
:
--
FROM 111.197.82.*
那都是常规路线。一篇文章一举奠定江湖地位的故事才叫数学的浪漫。
【 在 vehicle9 (vehicle9) 的大作中提到: 】
: 5篇?评副教授都不够数量啊
:
: 【 在 mam84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个人见解:人这一辈子真正从头到尾把作者的思路、动机、技巧等等完全吃透,能够长舒一口气说一句“nnd,我终于把你看懂了”的文章,十几二十篇就不错了。同样的,自己满意、同行赞誉的代表性工作,能有5篇就谢天谢地了。可就是追寻、努力给这里面+1的过程才好玩。
--
FROM 111.197.82.*
中国青椒好像没出现这种传奇?
内蒙古那位中学老师陆家羲算吗?
【 在 mam84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都是常规路线。一篇文章一举奠定江湖地位的故事才叫数学的浪漫。
--
FROM 117.27.80.*
不算
我能想到这种级别的只有 黎曼
其他人都白扯
【 在 vehicle9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青椒好像没出现这种传奇?
: 内蒙古那位中学老师陆家羲算吗?
--
FROM 101.38.26.*
其实数学做猛人必须敢搞一堆定义建立新的方法论框架,这是千年大计,第二层是跟风做题就得推理出纷繁复杂,这是普通数学家了,第三层之后就是学会纷繁复杂培训大多数的了,像奥数冠军之流
--
修改:tom2019 FROM 223.104.112.*
FROM 223.104.112.*
只能说你学的数学还不够高级。二进制十进制是最浅层的表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勾股定理,常数e,pi这些和进制有关系吗。常数e在十进制下什么都不是,但在很多其他表示里面是必然,比如某些金特殊函数的极限,某些无穷级数的极限和,欧拉方程,可以列出很多。数学本身就是关于本质的刻画,没有悟道这点,只能说悟性不够,学的还不够哲学。我学数学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思考本质。比如矩阵乘法为什么这么定义,看着很认为,但是空间线性变化下最自然的定义。 太多例子,懒得举了。
【 在 tom2019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开始扯了,表述方式的多样化绝对会形成不同的体系,虽然本质一样,但方法论可能都不一样。现在的数学纯属偶然行成大家认同的样...
--
FROM 61.9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