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基金委搞科学问题没问题,经费也不多,问题是
卡脖子的事情肯定是40多岁人干地,这是个工程,要带头大哥才能搞得起来
基金委的问题是带头大哥不是散养竞争出来的,是30岁刚毕业就强行指定了,
歪曲了这个过程,granteed。这种导向出来的40多岁挑不起来大梁。
本来是30岁一人一把米先喂几年,然后各往各的长,985脑袋够聪明去做科学,
211脑袋笨就去做工程,大家互不相干。现在是先把米都给了帽子,其他人饿死了,
然后帽子还只会水论文。特别是jjw这个做法还造成了追热点,本来科学领域应该是
百花齐放啥都玩玩,但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讲追热点才是唯一正途。
【 在 LaPi 的大作中提到: 】
: 卡脖子的是院所的人在干,而且即使是院所,真刀真枪使劲的也是一小部分人
: 到了工信部提的那些指南,都不知道私货夹带成啥样了。
: 即使问题真提对了也是形式大于问题本身,大家还真指望那些题目解决卡脖子问题?
: ...................
--
修改:carbon FROM 39.170.47.*
FROM 39.170.47.*
这恰恰是怕浪费吧?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 国家根本不怕浪费,就怕你不出真东西。
: 科技战以来,科技部结题的东西多少能用? 光刻机的部件16,17年就结题了,到现在用不了!
: ...................
--
FROM 223.2.36.*
基金委的帽子指挥棒,搞的大学歧视中老年人,厚待青年人,因为青年人才有帽子想象空间,现在学院开会老是找年轻人开。仿佛科研和中老年没关系一样。
文科的大家一般要50多岁才出现,这个规律,文科自己也清楚,不会惟年轻人。 工科也是要有一定年岁,才能积累出来。
现在的基金委的帽子,搞的年级大的工科对科研躺平。 国外年级大的还在出成果。企业院所大把总工是50岁,高校却躺平,国内这样真是咄咄怪事。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卡脖子的事情肯定是40多岁人干地,这是个工程,要带头大哥才能搞得起来
: 基金委的问题是带头大哥不是散养竞争出来的,是30岁刚毕业就强行指定了,
: 歪曲了这个过程,granteed。这种导向出来的40多岁挑不起来大梁。
: ...................
--
修改:victd FROM 125.88.24.*
FROM 125.88.24.*
:现在是先把米都给了帽子,其他人饿死了,
:然后帽子还只会水论文。特别是jjw这个做法还造成了追热点,本来科学领域应该是
:百花齐放啥都玩玩,但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讲追热点才是唯一正途。
基金委是工科理科化,工科材料化的重要推手。
计算机,自动化,信息学院也要材料人员,少要本专业人员,本专业怎么样不重要,材料能灌水才重要。
--
FROM 125.88.24.*
是的 现在的评价选拔制度把人才都浪费掉了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卡脖子的事情肯定是40多岁人干地,这是个工程,要带头大哥才能搞得起来
: 基金委的问题是带头大哥不是散养竞争出来的,是30岁刚毕业就强行指定了,
: 歪曲了这个过程,granteed。这种导向出来的40多岁挑不起来大梁。
: ...................
--
FROM 121.232.196.*
这就是科学研究现状真正问题,科研搞社么优中选优,那标准就只剩下一个了,
越明确越好,所以最明确最“公平”的情况就是大家做一个课题,跟高考一样,
分高的上清华,分低的去捡煤渣。所以大家都去做热点了,标准明确,发的论文多,
给帽子也大方。
但问题是高考能选拔人才,这种科研却不能解决问题,
这问题其实外国也有,瑞典人项目都开始搞抓阄了,也没坏到哪里去。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基金委的帽子指挥棒,搞的大学歧视中老年人,厚待青年人,因为青年人才有帽子,现在学院开会老是找年轻人开。仿佛科研和中老年没关系一样。
: 文科的大家一般要50多岁才出现,这个规律,文科自己也清楚,不会惟年轻人。 工科也是要有一定年岁,才能积累出来。
: 现在的基金委的帽子,搞的年级大的工科对科研躺平。 国外年级大的还在出成果。国内这样真是咄咄怪事。
: ...................
--
FROM 39.170.47.*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卡脖子的事情肯定是40多岁人干地,这是个工程,要带头大哥才能搞得起来
: 基金委的问题是带头大哥不是散养竞争出来的,是30岁刚毕业就强行指定了,
: 歪曲了这个过程,granteed。这种导向出来的40多岁挑不起来大梁。
: ...................
基金委的帽子,把起点当终点,当成果。
年纪轻有了帽子=有了成果,于是要继续支持,不支持就等于打基金委自己脸。
虽然行业不认可这些人和成果,但基金委可以在“把控、分配、评审项目”上体现这些“成果”。
--
修改:victd FROM 125.88.24.*
FROM 125.88.24.*
我一直提倡经费随机分配,特别是基础研究
不会差太多的
主要是很多人总是开天眼,以为自己说个“优”,大家就知道该怎么选优了
其实优是一个结果,在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哪个是优
现在的搞法就是认定一个标准是优,给大量资源,这种打水漂的概率是要大于平均撒钱的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就是科学研究现状真正问题,科研搞社么优中选优,那标准就只剩下一个了,
: 越明确越好,所以最明确最“公平”的情况就是大家做一个课题,跟高考一样,
: 分高的上清华,分低的去捡煤渣。所以大家都去做热点了,标准明确,发的论文多,
: ...................
--
FROM 113.200.136.*
它其实是在遏制创新。
以前那三十来岁入职高校,不管做没做出来的,总雄心勃勃要做点别人没做过的,
给这个世界留点液体。
现在不是这样了,20岁大家就告诉你得追热点发论文才好赶上入职的门槛戴帽子。
等到了30岁那更得追热点了不然没戴上帽子年底考核都过不去,
【 在 yous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一直提倡经费随机分配,特别是基础研究
: 不会差太多的
: 主要是很多人总是开天眼,以为自己说个“优”,大家就知道该怎么选优了
: ...................
--
FROM 39.170.47.*
政府采购中心,只管发包项目,保证评审公正性就可以了,绝不会给自己加戏,评这个优秀那个杰出,谁杰出谁优秀是工信部住建部,或者建筑协会等去评的。
基金委要管规划和评审的话,就把发包交出去,要把发包留给自己,就把规划和评审交出去。譬如规划局和采购中心的关系。现在情况 好比是规划局和采购中心都是一个部门的。
--
FROM 125.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