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今天便是宋仁宗诞生1010周年的纪念日。遥祭这位宅心仁厚、克己
土地精耕细作没有问题,只要非农产业在扩张,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就没问题。直至今日2020年,中国的土地依然是精耕细作。没有大农场,大农业,大机械。
【 在 sanma ()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朝是强调小农经济精耕细作,而且精耕细作完全是玩出花,和欧洲恰好相反,而且宋徽宗、宋钦宗这个时代生产力还落后,都已经人口压力如此大了
:
: 我们最大的分歧在于你认为如果不是蒙元,宋朝可以长时间存在,,或者明朝也可以长时间存在,我认为不可能,他们已经达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瓶颈了,没有外力也会灭亡,事实上明朝就是农民起义干掉的,而宋徽宗时期农民起义也非常严重了,没有金兵的这几千上万人,很快国内农民起义也会把这个朝代覆灭。
:
--
FROM 112.17.241.*
中国目前的土地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集体化所有,不存在土地兼并问题;
其次中国今天工业化程度都达到何等程度,早就没有马尔萨斯陷阱了。早期天朝建国的时候是通过农村城市剪刀差,以及集体公社的情况,包括水利、农药和大规模化肥来突破的,而从农业化转工业化的时候,尤其是在宋明的时代,都没有这个条件。
精耕细作和农业内卷化马上会造成人口陷阱,各地的农民起义,朝代没有办法稳定,中国的朝代覆灭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明朝276年、两宋319年,已经达到了300年周期规律了,人口极限和耕地极限了,离欧洲发现新大陆可以大规模获得庞大的海外领土和耕地以及转移是不一样的。新中国刚开始能借助的工业化条件就好很多,而且新中国进行了大规模土改,消除了地租,这也是完全不同于古代的。
我给出的观点其实是量化史的主要观点:新大陆是导致大分流的最核心因素,包括你看我转的知乎的贴子,其实他们引用的也是量化史的主流观点,我前面已经给出了很多原因,这些其实都是很成熟的研究结果,不过在发现新大陆这个问题上,到底是欧洲人的文化、宗教导致它必然发现,还是偶然因素发现,量化史的分歧还比较大。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55567/
《大分流》这本书都是普遍认为非常倾向于东亚文明的,你看下面的评论也知道,因为大部分之前的研究认为,中国和欧洲的分流早就开始了,而他认为是新大陆发现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大概在明朝末期、清朝初期的时候才开始的,同时认为新大陆发现非常具有偶然性,并不是欧洲文化有多领先,下面一堆评论都觉得他给东亚文明戴高帽。
书的最大问题其实是他拿江浙地区和英伦三岛来对比,哪怕中国江浙彻底转成资本主义,要制约中国庞大古典帝国皇权还是不大可能的,如果能把江浙地区单独分出去,变成独立的岛屿,倒是有可能,因为封建统治者的打压和整个大陆的粮食压力,会使得江浙地区和英伦三岛表现不一样。
但是《大分流》我觉得仍然给出了很多有意的思考,包括新大陆的作用,包括全球煤矿分布,浅层煤矿是非常重要的,英国特别有这个优势。
包括新大陆和南洋航线的不同其实也有很多研究的,我也写过了原因。其实大分流的观点很多,相对而言,大家都觉得彭慕兰的观点对中国是很友好的,因为他认为中国和欧洲的分流是很晚发生的,而并不是更早,在这之前都是欧洲中心说是很常见的,当然你可以放心,他从来没觉得清朝可以工业化,但是量化史并不纠结于你说的外族、汉族这种,更多的还是从物质角度来说的。
楼主我觉得对历史还是很有兴趣,而且也很愿意钻研,你觉得这些观点不够完善也正常,因为学术研究本身就是开放,而且允许不断进行补充的,我觉得你自己也可以考虑通过数据和相关思路整理,去完成你整个自己观点的学术研究。
【 在 niaofeiyuyue 的大作中提到: 】
: 土地精耕细作没有问题,只要非农产业在扩张,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就没问题。直至今日2020年,中国的土地依然是精耕细作。没有大农场,大农业,大机械。
--
FROM 111.196.244.*
这两天也浪费了好多时间,其实其他的好多工作都没做,也扯得太远了,如果我中间有什么语气的问题,也请楼主多包涵,得赶快去做其他工作了。
【 在 niaofeiyuyue 的大作中提到: 】
: 土地精耕细作没有问题,只要非农产业在扩张,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就没问题。直至今日2020年,中国的土地依然是精耕细作。没有大农场,大农业,大机械。
--
FROM 111.196.24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351871 之前写的贴子,这个关于马尔萨斯陷阱的讨论都在当中不显眼,再发一下,仍然推荐看,相对于看量化史或者经济学论文中的各种模型,知乎的虽然没有那么学术,但其实也是很多各类学术论文的总结,而且语言很有意思
【 在 niaofeiyuyue 的大作中提到: 】
: 土地精耕细作没有问题,只要非农产业在扩张,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就没问题。直至今日2020年,中国的土地依然是精耕细作。没有大农场,大农业,大机械。
--
FROM 111.196.244.*
而且知乎的这个贴子还是很好的,不仅有量化史,而且还从经济学高度来进行了分析,在学经济学当中,所以关于新大陆这个问题,其实不仅是量化史学家研究,经济学家很多也研究的,包括很多顶级的大师
【 在 niaofeiyuyue 的大作中提到: 】
: 土地精耕细作没有问题,只要非农产业在扩张,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就没问题。直至今日2020年,中国的土地依然是精耕细作。没有大农场,大农业,大机械。
--
FROM 111.196.244.*
包括大分流,即便没时间看大分流,那个豆瓣的贴子也是的探讨也很有意思,新大陆最大的优势就是广袤的土地,提供了大量人口转移和耕地,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土地都不可能实现的,南洋的国家自己人口内卷化、农业边际效率递减的情况就很严重,这是整个亚洲国家,而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普遍规律,在人口压力方面远超欧洲,而且天朝自己的朝代更替虽然非常惨烈,基本都是以人口减半来实现的,但像欧洲人那样对当地土族进行灭绝去夺取土地是不大可能的。那个知乎的贴子的第一条就很有意思,我们是自己人杀自己人,欧洲人不仅自己人杀自己人,还联合在一起,去杀别人
数量庞大的黄金和白银对获得世界贸易压倒优势的重要性,以及刺激更多的民间贸易去探索,其实天朝本土的白银出产量是非常有限的,包括亚洲,但是新大陆奇迹般的有巨量白银,现代海权贸易颠覆的以白银帝国的时代出现,而像宋朝,还是以铜币为主的,而明朝就被海外白银冲击得很厉害了。
包括因为对新大陆的探索,在15-16世纪以后,出现了对天文、地理的探索,系统性的推进了数学、物理和化学的井喷发展,而其实中世纪的欧洲是非常黑暗的,也谈不上什么科学发展
这都是新大陆与任何其他路线的极大不同,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而且还有一点,统治者垄断了太多粮食,导致明明如果平均分配,那么底层不会这么饥饿,比如晚明一堆宗室对粮食和禄米的占有超过三分之一,哪怕他们释放一些,都可以让老百姓好一些,农民起义少一些,朝代稍微延续一些。
但是差不多中国封建皇室在分配占有中都是这么离谱的,皇室财政占国家财政一半的比比皆是,所以300年极限的人口自然增长后,在这种分配制度和耕地下,就挺不住了,所以封建皇室首先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大阻碍
【 在 sanma 的大作中提到: 】
: 而且知乎的这个贴子还是很好的,不仅有量化史,而且还从经济学高度来进行了分析,在学经济学当中,所以关于新大陆这个问题,其实不仅是量化史学家研究,经济学家很多也研究的,包括很多顶级的大师
--
FROM 111.196.244.*
宋仁宗 汗
--
FROM 116.199.102.*
关于新大陆发现对科技促进的研究很多,我写的这个只是某一个研究方向的典型代表:但其实这个说法是有利于其他民族,反对欧洲中心说的。
新大陆的发现促进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发生的,这并不是说欧洲人天然比其他民族聪明,否则如何解释欧洲在中世纪长时间的黑暗和落后的,而是物质决定意识的一个表现,人类从来都是物质决定意识的
因为新大陆的航线有高度的利益、但又存在高度的风险,土地、黑奴贩卖、白银、黄金,但是这个路线又相对比较遥远,对欧洲人来说完全是全新而未知的,所以在这个过程,没获取利益而葬身大海是很常见的,所以为了客观的利益,减少巨大的风险,必须对天文、地理来进行研究,从而滚动的推进了科学技术发展。正如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来到人间,是丑陋的,但是它100年内促进的人类生产力进步,比以前所有年代加起来都多。
而南洋航线整体而言,对天朝是比较接近的,而且无论宋朝、明朝其实都是官营的多,这类船只非常好的,而且相对安全的,比如郑和下西洋都是成功的,而欧洲人失败死掉的太多了,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路线、而且运力水平比较高的官营和专营类船队的主导下,同时南洋的线路对天朝也相对近得多,这时候没必要也没有太大动力去进行天文、地理的探索。
这并不是天朝百姓不如欧洲,因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其实是带有强烈偶然性的,但是越多越活越的民间贸易,就越可能出现偶然的发现,就像现代也是这样,大量的创新其实都是由私营企业完成的,而并非国有企业。
此外,如果你去搜索一下元朝、海上贸易,元朝的黑点非常多,但仅仅就海上贸易而言,其实元朝也是非常活跃的,甚至民间活跃度超过其他朝代,因为元朝统治者的很多政令根本到不了地方士绅手上去执行,元朝的海上贸易甚至多达140多个国家,其实只要民间资本主义的力量够强大,照样能制衡、推翻元朝和清朝统治者,就像法国和英国人那样。但元朝最后灭亡的峰值人口也是接近1.2个亿,和之前是差不多的。仍然是马尔萨斯陷阱和农民起义在主导。
人类近代史的进步是靠自下而上的民间力量,而并非靠英明的统治者,相反统治者,欧洲的也一样,很多时候反作用是很多的。
另一类解释,就是欧洲人思想解放、天然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比如追寻地球是否是圆的,然后通过科学研究去突破,这种观点其实就是长时间的欧洲中心说。
其实我在本帖子里面发表的所有的量化历史的观点,都是否定欧洲中心说的,更多的是从近代物质条件去分析这种驱动力的。
技术革命是冲破马尔萨斯陷阱的最根本途径,但是在技术革命发生前,因为技术革命是需要时间的,欧洲人工业化之前通过新大陆探索,从16世纪开始的科学技术、数学、物理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了,而且欧洲人内部互杀的情况比天朝这种稳定的大一统来得严重得多,其实知乎那个贴子的问题也不对,他说中国老是陷入马尔萨斯陷阱,为什么欧洲没有?其实马尔萨斯陷阱就是从欧洲人口的跌宕起伏发现的,而且比天朝严重得多,所以欧洲任何时代,人口都比天朝少很多,耕地负荷也要低很多。而且前期在技术没有突破前,可以通过新大陆大量转移人口,同时加上高产作物,持续克服人口瓶颈。
而且古代社会的马尔萨斯陷阱其实是在分配制度巨大不公平,巨大剥削下加剧的,如果皇室能够释放稍微一些粮食和税收,那任何一个朝代的延续性都会更长,所以一边是饿死的、溺婴的,一边是粮食仓库都已经发霉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封建统治者的灭亡,也是自己加速的。
【 在 niaofeiyuyue 的大作中提到: 】
: 土地精耕细作没有问题,只要非农产业在扩张,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就没问题。直至今日2020年,中国的土地依然是精耕细作。没有大农场,大农业,大机械。
--
FROM 111.196.244.*
马尔萨斯陷阱并不是仅仅指人口向非农业转移,人口能向非农业转移的一个重大前提是,全社会的粮食亩产大幅度提升。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人口向非农业转移,只能加快社会崩盘,明朝中后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受大航海冲击,明朝江浙一带原本种粮的地方,都不种粮,而改种桑叶,茶叶,因为欧洲人来中国贸易,对丝绸茶叶特别有兴趣,结果导致中国最重要的主粮产区不产量,反而向湖广购粮。
结果这种人口向非农业转移,大幅减少了全社会粮食总产出,马上造成了粮食危机,加速了社会动乱和明王朝的灭亡。
欧洲人在大航海之后,没有出现这种非常严重的情况,除了欧洲人一直人口相对亚洲比较低以外,高产作物带来粮食大幅提高,新大陆的大面积耕地出现以及可以持续转移人口,克服粮食产量的问题,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局部地区仍然在反复出现马尔萨斯陷阱和社会动乱的。
农业资本主义带来的机械发展、进而现代化学推动的农药、化肥,才真正从技术上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
:
--
FROM 111.196.244.*
包括蒙古在内的内亚草原对欧洲的影响要严格区分西欧和东欧 。西欧可以躲在东欧的后面,什么三大肉垫,基督教之盾,基督教之矛种种说法都是指的东欧国家。布洛赫在经典名著《封建社会》的序言里就提到西欧处于一个最安全的位置。麦金德在《历史的地理枢纽》提到千年来欧洲抵抗着亚洲的入侵,指的也是东欧。
画一个蒙古帝国地图就发现了,现在的发达国家就是中纬度没有被蒙古侵略过的地方(西欧,日本等)其他地方只有中,俄在挣扎崛起。这说明什么。中国历史不仅有蒙古,还有五胡,女真,满清,做了那么多次亡国奴,还次次涅槃实属不易。
战争策源地(欧亚草原)周边的国家,从东亚到东欧。稍微有点起色 ,就被野蛮人游牧民族轮了。而西欧离的远可以闷声大发财。
中世纪的西欧处于偏远的亚欧大陆边缘地带,地理位置十分偏僻,远离风暴漩涡中心(蒙古高原)。即便如此,蒙古高原打个喷嚏,欧洲也得感冒。那么西欧的小身板是如何抵挡这个喷嚏的呢?简言之一个“钉子”,一面“盾”。钉子就是君士坦钉堡,盾就是匈牙利(号称基督教之盾)。这俩都是活雷锋啊,吸引了无数火力。
从东方杀入欧洲就两条路:
一条路走小亚细亚,君士坦钉堡钉在这里1000年,让无数英雄折腰,欧洲就躲在它身后度过了黑暗的中世界岁月。
另一条就是从乌克兰杀入东欧,一进东欧就会碰到匈牙利这面盾。
从历史上看,土耳其人拔掉了钉子,但始终打不碎匈牙利这面盾。唯一打碎过这面盾的就是蒙古人,蒙古人从乌克兰来,花3个月时间,一次成吉思汗突击就干掉了以匈牙利盾为核心的东欧屏障,但因大汗死立刻退军了。
看看欧亚大陆的几大板块 从西向东分别是:欧洲--阿拉伯世界--波斯--中亚--西域--中国本部 中亚和西域都是低级文明,欧洲、阿拉伯、波斯都诞生过高级文明,中国和西部高级文明集群隔了两个低等板块,直接导致了和他们的交流面要小得多,而他们三个之间互相交流极多,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为自己的文明增添新鲜血液。 中国的位置真的是太差了,没有大文明环境的互助也就罢了,还有蒙古高原这个古典世界最大最野蛮的战争策源地。蒙古高原的游牧是世界上最恐怖最暴力的战争集团,中国跟他们之间除了血腥的厮杀,得不到半点文明因子,一旦战争失败了,还会被注入野蛮基因,大大拉低文明水准,导致文明倒退。 所以,你看到当欧洲被蛮族入侵覆灭后,还能从隔壁阿拉伯文明世界reload文明因子,最终浴火重生。而中国被蛮族入侵后只能是自己熬过黑暗,缓慢的复苏!!! 西欧的环境是最好的,不像波斯和阿拉伯那样处于中心位置四战之地,偏安一隅,遥远的地理位置让它可以躲避蒙古高原上掀起的一轮又一轮永不停息的狂飙,哪怕是席卷欧亚大陆,让无数文明陷入沉沦的蒙古飓风都没能感受到,文明的发展不会被打断,不会被逆转,不会被沦陷 ,可以慢慢积累,量变到质变。偏安的同时候又与其他文明板块相邻可以保证他们随时吸取养分,在漫长的岁月里慢慢积累壮大。又这种环境,孕育出近代文明也算是情理之中。
【 在 sanma ()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蒙古帝国对欧洲的影响非常大的,蒙古帝国有很多汗国、包括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尔汗国,都分别占领了中亚、俄罗斯和东欧,而且在对乌克兰攻城的时候,造成了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染病,黑死病,也就是鼠疫,这种疾病,由于亚欧商人的活跃,首先带到了当时全欧洲商品和海外贸易最活跃的地中海沿岸区域,并且随着南欧的爆发,带到了西欧、中欧、北欧,在短短十余年夺走了几千万欧洲人的性命,大概占当时欧洲人口的3-4成。
: 最严重的是商品交易活跃的意大利,因为作为欧洲爆发的源头,很多城市8成以上的人口被夺走了性命,你看我们现在医学这么先进,都没有死几个人的情况,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
: 一个快速夺走几千万人性命的传染病,在欧洲当时引起了多大的恐慌,经济的停滞和白色恐惧,在欧洲人应死尽死的时候,其实中华帝国正处于元朝统治阶段,而且当时其实元朝的民间海洋贸易,很多蒙古贵族根本管不到,都是地方士绅在主导的。
: 如果你一定要用中断来形容,欧洲人的经济停滞、人口剧烈下跌,比中国任何一次朝代更替都不差,而在意大利地区、西班牙地区造成的影响,要远远超过中国的朝代更替。但是从量化史来说,尽管这是一次人道主义悲剧,但是剩下的人都拥有了非常多的土地,反而使得资本更容易在民间积累,这其实为后来欧洲民间航海打下的良好的基础,它类似于中国每一次朝代更替的前期,
--
FROM 112.1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