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小奥是不是直接上方程
你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
方程是数学最重要的工具
【 在 sanyuesan1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些题没法用方程解出来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61.49.113.*
数学是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就到解方程,你现在能列出来方程,都是因为之前有过
小学阶段的培训过程
【 在 Hxy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技巧性思路,在孩子理解前提下,又可以记住多少;而且,可以记住多久?
--
FROM 223.104.43.*
其实我就是想探讨这个问题。
我二十多年前学方程之前,估计也是靠自己推理。
但是二十年之后,我只记得方程。
所以我的本质问题就是,学方程之前,这些弯弯绕绕的,是真的有必要。
版上各位给的观点非常深入,感谢。
【 在 fantasyswa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上来就用方程的确不利于对数理的理解。现在基本就是画图,通过画图理解题目的未知数关系,然后进行计算,到了四年级才会有方程了,这是一个过程。
: 也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我记得我们上了初中才有方程,之前小学都是加加减减,没有那么难的应用题。初中小孩的认知能力也不一样了,所以针对小学生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我觉得也还可以吧
--
FROM 123.124.235.*
差倍问题,没必要用方程吧,感觉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鼓励孩子乱写乱画,有一个小时也画出来了
【 在 wjx052333 的大作中提到: 】
:
: 大概意思就是,A比B多30,同时给A、B各100,这时候A比B的2倍少90。
: 像这种题,弯弯绕绕的,理解半天,方程一列,一目了然的。
--
FROM 183.255.71.*
这种题是培养数学思维的最好的题,理解里面哪些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如果不能
理解这些,列方程都不知道怎么列
【 在 wjx052333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像传不了图片,题目是这样:
: 父亲和女儿的年龄之和是91,当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现在年龄的2倍的时候,女儿的年龄是父亲现在年龄的1/3,求女儿现在的年龄.
: 版上有人用线段算出来,我看都不想看一眼。
: ...................
--
FROM 223.104.43.*
我个人的理解 学校的数学或者难度不高的小奥,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分析题目,培养数学思维,也就是所谓搭建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
那种难度比较高的奥数,对能力和天赋的要求基本是另一个level了。
不管线段,画图还是方程还是直接算式,都是抽象数学模型的不同形式而已。用哪种启蒙还是看娃的理解能力。
方程虽好,也需要娃提前具备 习惯符号代表未知数,等量代换,等号左右移位 一系列
的基本功。
【 在 wjx052333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就是想探讨这个问题。
: 我二十多年前学方程之前,估计也是靠自己推理。
: 但是二十年之后,我只记得方程。
: ...................
--
修改:Fourfire FROM 106.11.255.*
FROM 106.11.255.*
这种都是画线段图,找数量关系。过早用方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 在 wjx052333 的大作中提到: 】
:
: 大概意思就是,A比B多30,同时给A、B各100,这时候A比B的2倍少90。
: 像这种题,弯弯绕绕的,理解半天,方程一列,一目了然的。
--
FROM 125.35.210.*
画面感太强,我笑喷了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那个。。。
: 事情是这样的
: 1。什么?除了课内还要继续做题?
: ...................
--
FROM 123.124.235.*
【 在 lshu 的大作中提到: 】
: 数学是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就到解方程,你现在能列出来方程,都是因为之前有过
: 小学阶段的培训过程
:
: ...................
【现在能列出来方程,都是因为之前有过 小学阶段的培训过程】
这个说法有道理,
问这类小奥课程,针对所有孩子吗?
--
FROM 111.192.78.*
小奥主要就是讲技巧的
【 在 wjx052333 (wjx)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看三年级的一个题,第一眼看上去,懵的,除了列方程式,没啥思路。
:
: 老师讲的思路,感觉都是一些技巧。
: --
--
FROM 114.2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