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日料全靠水煮和凉拌啊
南亚菜也没那么流行
穷了都看不上
感觉还不如东南亚菜
中餐要流行也是选品分别推
老外能记住烤鸭
能记住火锅
能记住饺子
多了记不住的
中餐要建立形象认知,按省推出去是个办法
让老外知道我们一个sheng相当于他们一个kingdom或者state,美食已经有足够的丰富度和特点了
【 在 netcom (不要轰炸伊拉克人民)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嗯
: 世界三大菜系更多是个文化上的概念
: 传统的三个地域贸易中心
:
--
FROM 117.136.120.*
维C很特殊,不能在身体中储存,而且不耐高温。
除了快炒青菜外,其他长时间加热的蔬菜中都缺乏维C。因此我每天都吃水果。
其他维生素耐高温,只存在肉与果仁中。
【 在 ju0415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发没有常识的帖子了
: 除了蘸酱菜,中国大部分蔬菜做法,早把维生素消耗殆尽了
: 有什么证据证明中国不缺维生素?
--
FROM 120.230.249.*
对于现代人来说,只要不是太穷,不是太挑,就没见谁缺营养的
现在为什么都宣传用粗粮代替细粮,就是因为细粮吸收太好,人容易胖
而爆炒能破坏营养物质,对人未必是坏事
【 在 netcom 的大作中提到: 】
: 营养物质大部分未破坏嘛?
: 至少我看很多老外选择吃蔬菜生吃,本质上是认为高温会破坏维生素
: 另外大块肉类、鱼类其实都不适合爆炒
: ...................
--
FROM 111.194.8.*
嗯,个人感觉是南亚料理风潮起来了
现在世界上知名度不低,这个其实和穷关系不大(可能国内比较在意这个?)
主要是移民影响越来越大
前段去东京,他们那边现在好的印度餐厅冒出来好多
包括传统的北印度,南印料理、斯里兰卡料理等等
有一些很有高级感
香港、新加坡这边好的印度餐厅也越来越多
湾区、英国这边就不说了
现在十大名厨里面也有印度厨师在里面
而且现在全世界有素食、重天然香料的风潮,
印度料理一些特点很对这个风口
个人觉得太拘泥于你一个国家只相当于一个省份啥的,
没太大必要
对普通食客来讲,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抓住了我关注的点
味道、口感、健康、服务体验等
与时俱进这方面,我觉得粤菜、川菜都做得挺好的
肯定是有很大潜力的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南亚菜也没那么流行
: 穷了都看不上
: 感觉还不如东南亚菜
: ...................
--
FROM 183.156.78.*
嗯嗯 就是营养不均衡
有些过剩,有些不足
胖也是这块的体现之一
维生素或一些矿物质摄入不足还蛮普遍的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于现代人来说,只要不是太穷,不是太挑,就没见谁缺营养的
: 现在为什么都宣传用粗粮代替细粮,就是因为细粮吸收太好,人容易胖
: 而爆炒能破坏营养物质,对人未必是坏事
: ...................
--
FROM 183.156.78.*
最近没怎么出国
说正宗的中餐馆也多起来了
餐饮本身有文化加成作用
西方更愿意拥抱印度的话,其餐饮可能会更被关注——但之前在日本、欧洲看到三哥餐饮感觉并不多,东南亚三哥聚集区才多一些
不分省的话就是分菜系咯,川菜粤菜混在一起辨识度就乱了,川菜归川菜,粤菜归粤菜,否则老外搞不灵清
【 在 netcom (不要轰炸伊拉克人民) 的大作中提到: 】
:
: 嗯,个人感觉是南亚料理风潮起来了
: 现在世界上知名度不低,这个其实和穷关系不大(可能国内比较在意这个?)
: 主要是移民影响越来越大
--
FROM 39.144.103.*
正常是不会这么想
但主要是有打日服的给饿死了
这比美服的淹死惊悚多了
【 在 rivaldo11 (李华度--乌兹别克斯坦也挺好) 的大作中提到: 】
: 吃得少,不是吃不好,更不是吃不饱
:
: 【 在 iceroom 的大作中提到: 】
: : 转贴自微博:日本人吃不饱是常态,甚至可以说,吃不好也是常态。比较2024年中日两国的最新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收入比):中国为29.8%,日本为28.3%。貌似不相上下。但中国人均食品消费量大于日本,尤其蔬菜水果人均消费量是日本的两倍以上。中国人均每天消费蔬菜水果是日本的两倍。中国此前发出肥胖人群增多的警告,而日本从没有肥胖的问题,很明显,日本人吃得少,但吃得是否健康,则是个问号?
--
FROM 117.143.103.*
嗯 南印那边也吃米饭甚至米粉,配上他们的sambar、rasam以及咖喱
辨识度挺高
川菜、粤菜其实都有无数特色的当地味觉
花椒、荜菝、桔油、南姜、梅膏等等,都是很棒的调味
名字里带上地域反而容易有局限性
最有价值的是你尝一口,就知道,就是这个味
现在有点刻意依赖酱油或者辣椒了
一说都是复合味,反而缺少了点鲜明的特色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没怎么出国
: 说正宗的中餐馆也多起来了
: 餐饮本身有文化加成作用
: ...................
--
FROM 124.90.28.*
辨识度问题
看陈挺给板鸭人民介绍中餐,也是分省
要不然太多了
印度你吃多了也需要分南北,但一开始咖喱/马萨拉就是鲜明特色,慢慢再去区分里面的不同;中国不太一样,粤式清水打边炉和川式红油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虽然都是锅
【 在 netcom (不要轰炸伊拉克人民) 的大作中提到: 】
:
: 嗯 南印那边也吃米饭甚至米粉,配上他们的sambar、rasam以及咖喱
: 辨识度挺高
:
--
FROM 39.144.45.*
嗯 这个我觉得很简单
至少其他菜系就是这么做的
一个叫“打边炉”
一个叫“火锅”
名字既简单又好记,又有各自的特征
强调地域、地大物博之类
对卖家来讲心理很满足,
但对外面的食客没有太大意义
反而让别人搞得迷糊
另一个例子,国内南方有那么多地方做米粉
湖南、江西、福建都各有特色
但是缺少一个有辨识度的符号
实际上外面知道的人就很少
效果不如越南人一个pho简单清晰
一说到pho,大家就有一幅清晰的图景
大概什么味道,什么食材,都知道了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辨识度问题
: 看陈挺给板鸭人民介绍中餐,也是分省
: 要不然太多了
: ...................
--
FROM 124.9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