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感觉增程式才是方向
电机系统是电机加电控,输出机械功率/母线提取电功率
【 在 djkstra (码蚁)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控要是有88%那就很低了啊,这都还没算发电伺服和电驱的损耗,
: 直驱要是做好了全部加一块都不会低于95%
:
: 【 在 hussar029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49.78.21.*
如果只是第一个100公里的话 这个指标都被玩成笑话了
【 在 qzzida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工信部要求2025年百公里油耗4L,以增程这种80%的能源发动机到电池的能源转换率,是没法达到这个指标的,所以油混和增程都是注定要被淘汰的技术,插混是未来的主流。
--
FROM 182.151.214.*
以后肯定是纯电
【 在 EmperorPi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 虽然很多人觉得增程式没有技术含量,就挂了一个发电机
: 但是发电机没有太耦合的功能,比双擎那种又充电又驱动的更容易做到效率极致
: 整体省了个变速箱,电池稍微可以做大点
: 并不一定是技术复杂才是方向
#发自zSMTH@EVR-L29
--
FROM 111.65.45.*
船舶的传动结构不要和乘用车相提并论,布局都不同。
【 在 EmperorPi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混动这套就是日本玩的,跟风日本而已但是全球工业的航空航海,使用类似增程的架构才是主流 ...
--
FROM 223.104.41.*
因为有的负载是解耦了效率高,但是增程是永远解耦,但并非所有负载都是解耦了效率高啊。
【 在 bom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说了半天其实是直驱最省油?那还搞混动干嘛 ...
--
FROM 223.104.41.*
大数据下的油耗量是怎么优于DMi的?逼着比亚迪车主不充电?
【 在 xinyousuoshu 的大作中提到: 】
: 增城式的最大好处是对发电机要求不高,普通就行;电机可以做得好点,和纯电一样的要求。增城不是未来,但是在当前锂电池大涨价的 ...
--
FROM 223.104.41.*
汽车不同的工况负载千差万别,不能光看一个固定工作点的效率
【 在 hussar029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比较在乎额定工况 ...
--
FROM 223.104.41.*
限制这条路线发展的核心因素不是用户对油耗敏不敏感,毕竟买30+以上车的车主,一个月多千八百块的油费并不算啥。
而是国家标准在那里,如果增程式在2025年达不到工信部的油耗标准,那么是不能继续生产了,所以增程式只是没有技术积累的厂商的短期过渡方案,这个期限就在2025年。
【 在 snwofox30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都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基本看不出什么区别。比如问界m5增程器热效率41%,唐dmp热效率43%,这只是最高值,实际上多数情况达不到这么高。而且增程车几乎都有大电池,动辄续航150-200公里,多数时间都是用电的,对油耗其实并不敏感,否则理想one那么差的油耗早就没人买了。但是增程几乎和纯电使用体验完全一致,这是混动没法比的。所以我断定增程才是未来,混动未来只能在中低端和增程差异化竞争,中高端完全竞争不过增程
: 发自「今日水木 on BMH-AN10」
--
FROM 36.112.109.*
综合油耗达到国家那个4.5的标准太简单了
【 在 qzzidane 的大作中提到: 】
:
: 限制这条路线发展的核心因素不是用户对油耗敏不敏感,毕竟买30+以上车的车主,一个月多千八百块的油费并不算啥。
: 而是国家标准在那里,如果增程式在2025年达不到工信部的油耗标准,那么是不能继续生产了,所以增程式只是没有技术积累的厂商的短期过渡方案,这个期限就在2025年。
: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BMH-AN10」
--
FROM 221.216.116.*
插混增程都是同样的测试条件。只是插混在低速效率和增程接近,高速上效率高于增程,所以理论上油耗要比增程低,更容易满足2025 百公里4L的标准,所以是未来的主流路线。增程发展了十几年了,如果2025年满足不了百公里4L的标准,就不能继续生产了。
【 在 ddle 的大作中提到: 】
: 平啥插混就可以不亏电测,增程就不可以。。。
--
FROM 36.11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