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四驱混动,长城领先比亚迪不少
23年车质网上关于ota偷油的投诉导致byd多款主流车型的投诉暴增,这种统计大数据你不信,从网上找来一个不知所谓的帖子当证据来“证明”hev启动一直这么频繁,呵呵。你信仰什么自便吧。
我不仅尊重独立思考,更尊重个人信仰,因为后者根本没法被事实和数据改变,呵呵。
【 在 dyatpk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我不介意你们骂比亚迪ota。你骂呗,关我p事。
: 其次,你们现在拿出来的东西说服不了我“比亚迪当年油箱排放一定有问题”,那我为什么要跟着你们骂比亚迪,我不允许有独立的观点吗?
: 第三,不要以为网上只有“ota后ev模式启动发动机增多”这一种声音。我就见过之前就开始启动增多的帖子。当网上有不同的声音的时候,你就不允许别人有一丁点怀疑是吧。你是上帝吗?
: ...................
--
FROM 111.167.229.*
cc先把摩托车玩明白了再来造汽车吧
--
FROM 125.93.40.*
那中国的主机厂都完蛋了,都玩不转摩托,哈哈。
【 在 lilang123456 的大作中提到: 】
: cc先把摩托车玩明白了再来造汽车吧
--
FROM 114.246.237.*
有道理,
【 在 dyatpk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话要严谨,年轻人,你不搞全市场车型统计,就拿1v1,只能得出“比亚迪唐dmp油耗比蓝山四驱高”这一个结论
:
--
FROM 36.40.181.*
再对比一下长宽高轴距整备质量,以及发动机排量
【 在 wuhuadasha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道理,
--
FROM 106.120.217.*
那差距就更大了
比亚迪唐四驱,油耗6.99,4780*1950*1725,轴距2820mm,车重2445kg。
长城蓝山四驱,油耗6.51,5156*1980*1805,轴距3050mm,车重2640kg。
【 在 smo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对比一下长宽高轴距整备质量,以及发动机排量
:
:
--
FROM 36.40.181.*
这样的话,主楼的结论没有问题
【 在 wuhuadasha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差距就更大了
: 比亚迪唐四驱,油耗6.99,4780*1950*1725,轴距2820mm,车重2445kg。
: 长城蓝山四驱,油耗6.51,5156*1980*1805,轴距3050mm,车重2640kg。
: ...................
--
FROM 106.120.217.*
别人家不玩摩特,是不屑于玩。cc是玩不明白,彻底暴露了
【 在 yunzhens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中国的主机厂都完蛋了,都玩不转摩托,哈哈。
--
修改:lilang123456 FROM 125.93.40.*
FROM 125.93.40.*
对于你这种速度图丢你脸上都能不认的人,就别提什么尊重数据了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23年车质网上关于ota偷油的投诉导致byd多款主流车型的投诉暴增,这种统计大数据你不信,从网上找来一个不知所谓的帖子当证据来“证明”hev启动一直这么频繁,呵呵。你信仰什么自便吧。
: 我不仅尊重独立思考,更尊重个人信仰,因为后者根本没法被事实和数据改变,呵呵。
:
--
FROM 218.247.161.*
知乎这个回答,基本和我的观点一致。
就是你要说肯定有问题,你就拿测试数据来。
现实主义理想者知乎知识会员
汽车行业等 5 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965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说法,跟大家解释下发生了什么事。
1,油箱里的汽油会有少量挥发,燃油车普遍应用常压油箱+碳罐+发动机负压回收利用。
汽油是液体,油箱里放置时间长了会有少量挥发,这点道理估计大家都懂。
业界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点,也早就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绝大多数主流燃油车都采用常压油箱,并且配置碳罐吸附挥发的油汽,集中储存起来。
发动机启动后自带负压,会自动把碳罐里的油气吸进发动机燃烧。
如此一来,既能减少油气的环境污染,还能将挥发出来的油气回收利用,可谓一举两得。
2,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同样沿用常压油箱+碳罐的这套设计,长期使用过程中经受住了考验。
这方面其实其实没什么可说的,一目了然的事。
作为最早投身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车企之一,比亚迪首款插电混动车型——比亚迪秦——早在2012年就发布并随后量产。
可以看到,比亚迪研发插电混动车型,已有十余年的历史。
混动系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经受了考验,这也是比亚迪如今销量节节攀升的原因之一。
3,业界对插电混动减少排放的认识逐步深化,插电混动车如果长时间不启动发动机,选择高压油箱对保护环境来说更加保险。
比亚迪投身插电混动研发的年代,排放法规不如今日严苛。
而且插电混动大规模量产,在全球范围内其实也算新鲜事物,早期一些认识不如当下深入。
尤其是随着插电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越来越长,有私桩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一个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发动机启动后可以吸收燃烧油气,可若是消费者长期不启动发动机,又将如何?
如果长期不启动发动机,挥发油气超出碳罐的吸附能力,就有一定可能溢散造成环境污染。
所以在早中期选择常压油箱之后,近期不少插电混动车型开始配置高压油箱。
从消费者使用角度,两种油箱并没有可感知的区别。
但从保护环境减少排放的角度,消费者长期不启动发动机的情况下,高压油箱可能更加保险。
4,长城公开举报比亚迪秦DMi和宋DMi排放不达标。
这我觉得也没什么可说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排放测试中有针对燃油挥发的部分,超出规定值就意味着环保排放不达标。
两款车都是比亚迪的热门车型,长城的举报堪称狠辣。
最后再说下个人观点,主要也有三个方面:
1,比亚迪两款车型究竟是否排放不达标,有待后续相关部分进行详细检测。
我觉得这应该没什么争议,依法治国,一切以国家机构的检测为准。
作为国内合法经营的企业,举报是长城的权利,并不违反任何法律。
无论长城举报的动机如何,首先应该就事论事,检测比亚迪究竟是否排放不达标。
无论持何种观点,我认为相关的事实判断都应该以最终的检测结果为准绳。
2,比亚迪如今已经是国内产业升级的龙头之一,无论检测是否达标,我都建议比亚迪后续更换高压油箱或采用类似减少排放的手段。
比亚迪如今气势如虹,不仅销量爆发式增长,品牌认可度也是飞速提升。
时至今日,比亚迪作为国内销量第一的车企,已经是国内产业升级的龙头之一。
一旦上升到这个位置,必然树大招风,一举一动都被放置在聚光灯下。
稍有不慎,负面信息就会被极速放大。
龙头企业也应该有龙头企业的担当,比亚迪也有必要在环保层面投入更多重视。
所以不论检测结果如何,我建议比亚迪后续更换高压油箱,或者采用类似减少排放的手段。
3,当前汽车市场残酷的竞争环境,以及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浪潮,是长城举报的核心原因。
我从去年就开始说,今年国内整车市场竞争可能空前惨烈。
比亚迪作为“两超多强”的两超之一,至今仍然维持着向上的势头,自然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反过来,长城近些年发展陷入瓶颈,核心车型H6更是在比亚迪宋的压力下节节败退,让出了市场销量第一的位置。
眼见着长城的新能源车型销量越发无力,市场竞争不过,自然要想些别的办法。
我个人认为,作为常年销售高油耗车型的车企,长城选择用环保敲打友商,多少显得有些格局有限。
我在知乎多次强调过,我很欣赏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看好其成为“新能源时代的三星”,如今已逐渐变成现实。
反过来,北方有实力的车企其实并不多,我个人也并不希望看到长城彻底沉沦。
只是就现实来说,我个人不太看好长城的发展前景。
编辑于 2023-05-25 15:24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23年车质网上关于ota偷油的投诉导致byd多款主流车型的投诉暴增,这种统计大数据你不信,从网上找来一个不知所谓的帖子当证据来“证明”hev启动一直这么频繁,呵呵。你信仰什么自便吧。
: 我不仅尊重独立思考,更尊重个人信仰,因为后者根本没法被事实和数据改变,呵呵。
:
--
FROM 218.24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