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孙承宗和王在晋的方案优劣有定论了吗?
咸丰奠定了扑灭太平天国及后来同治中兴的人才基础,江忠源、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彭玉麟、沈葆桢、刘长佑......,太多了,这些人才都是咸丰发掘的,特别是左宗棠,咸丰下旨令其单独募兵自领一军,这是左宗棠起步腾飞的关键节点。
咸丰小老婆也很厉害,权术玩的登峰造极,但主要还是沿用了咸丰的既定用人布局,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且,咸丰唯一担心的地方军阀尾大不掉问题,慈禧至死也没有处理好。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确定是他干的?我觉得他走了之后,清庭表现更好
: 所以大致推测这是他小老婆的功劳
--
修改:Gary1981 FROM 124.127.42.*
FROM 124.127.42.*
崇祯忍耐点低。
一开始还要关宁军帮助守城。
崇祯又是开会又是赏东西给袁。
皇太极带兵到北京,然后打了几仗。
拿不下袁崇焕,粮食又吃光了。
于是就去良乡抢劫了。
皇太极南下当天,后金部队刚一离开。
崇祯觉得危机解除,就把袁崇焕给抓了。
用满桂代替。关宁军呼啦啦跑回了山海关。
皇太极回马枪杀了满桂。
然后跑到遵化,涿州,占了几个城,让阿敏守,自己回辽东了。
崇祯就告诉关宁军立功赎人,赶走后金,放袁崇焕。
关宁军就把阿敏打跑了。
五月前脚后金走人,崇祯觉得危机解除,八月后脚崇祯就把袁崇焕杀了。
【 在 Gary1981 的大作中提到: 】
: 咸丰手下的领班军机,也换了好几次,但咸丰仅是让其去职而已,未来依然可以起复重新使用。包括前期的穆彰阿、曹振慵,中期的祁宏藻、彭蕴章等,后期的肃顺也是咸丰死后才被慈禧杀的;
: 地方带兵的总督、巡抚为朝廷殉难的多,但没有一个被咸丰杀的,一般也就是降职、或去职、或戍边流放,例如几上几下的琦善、一路尾随追击太平军向荣等,更不用说湘军刚筹建时屡战屡败的曾国藩了,唯一斩杀的总督何桂清也是在咸丰死后。
--
FROM 122.9.80.*
其实什么叫作战不力,什么叫局势如此,需要高手才能看出来。
比如朱文正死守洪都85天,可以说绝境中力抗强敌。
也可以说朱文正没有出战歼灭陈友谅,作战不力。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亏得你佬码这么多字,但没get到点上,
: 你不是以咸丰不杀称道么,我说乾隆爷对那些作战不力的杀的那叫一个痛快,
: 你觉得大清各位爷谁最牛逼,我不care。大清发匪之后又续了几十年的命,功劳首推洋大人
: ...................
--
FROM 122.9.80.*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在 Gary1981 的大作中提到: 】
: 咸丰奠定了扑灭太平天国及后来同治中兴的人才基础,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彭玉麟、沈葆桢、刘长佑......,太多了,这些人才都是咸丰发掘的,特别是左宗棠,咸丰下旨令其单独募兵自领一军,这是左宗棠起步腾飞的关键节点。
: 咸丰小老婆也很厉害,权术玩的登峰造极,但主要还是沿用了咸丰的既定用人布局,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且,咸丰唯一担心的地方军阀尾大不掉问题,慈禧至死也没有处理好。
--
FROM 122.9.80.*
乾隆爷宰了的那些说作战不力不算冤枉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什么叫作战不力,什么叫局势如此,需要高手才能看出来。
: 比如朱文正死守洪都85天,可以说绝境中力抗强敌。
: 也可以说朱文正没有出战歼灭陈友谅,作战不力。
: ...................
--
FROM 223.104.38.*
乾隆懂行。
其实大部分情况,只要不是太笨,都能懂点,比如魏忠贤都懂。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乾隆爷宰了的那些说作战不力不算冤枉
--
FROM 122.9.80.*
崇祯非常情绪化,一旦暴怒容易丧失理智,走极端,完全不听别人的意见,一个个忠臣良将,全被他弄死了。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已铸成大错,但不能据此再杀袁崇焕,用一个更大的错误去纠正另一个错误,袁崇焕身上有一些问题和缺陷,限制使用即可,优秀的管理者都是用人所长、避其之短。还有卢象升、孙传庭......,哎,这些都是大明的承重墙,一根根全被崇祯自己拆掉了,大明这座大厦怎能不塌?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卢象升、孙传庭、袁崇焕三人,留1人大明决不会亡,留2人能够维持崇祯即位时现状,若三人全在且搭配合理使用,假以时日足以剿灭内乱、推平辽藩、中兴有望。
反观咸丰,平乱初期曾国藩也是屡败屡战,而且经常抗旨不遵,不听咸丰指挥,但咸丰也没把曾国藩怎么样,更没有因为之前的怨恨借机打压报复曾国藩(曾国藩在京师当侍郎曾上奏折批评咸丰文过饰非、徒有虚表、大事不查、尽弄一些鸡零狗碎的小细节,说的比较尖酸刻薄)。对曾国藩限制使用有深层次原因,并非咸丰个人情绪的报复。
咸丰原本打算湘军上游牵制出力,八旗绿营下游围城收功,对曾国藩及湘军限制使用防止其做大。但人算不如天算,下游以何桂清为首的八旗绿营兵团覆灭后,咸丰别无选择,能依靠的只有湘军了。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曾国藩依然不是何桂清继任者第一人选,最终还是肃顺等多方力量合力劝说,咸丰才勉强同意让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咸丰之所以能同意,肃顺推荐是一方面,最重要还是咸丰觉得自己向湘军掺沙子的人员布局已初见成效。此时,可用于进攻的湘军分为曾国藩实控的江西兵团和胡林翼实控的湖北兵团。湖北湘军一把手胡林翼为自己一手提拔,即使考虑他和曾国藩关系一向非常好,还有事实上相当于湖北湘军二把手的湖广总督官文以及下面的布政使严树森、按察使阎敬铭等,而且湖北湘军有一半为满人多隆阿统领的北岸马队,这些都非湘军一系、足以牵制曾国藩,曾国藩及湘军想继续做大没那么容易了。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崇祯忍耐点低。
: 一开始还要关宁军帮助守城。
: 崇祯又是开会又是赏东西给袁。
: ...................
--
修改:Gary1981 FROM 124.127.42.*
FROM 124.127.42.*
识人、选人、用人,这真是非常高级的技能,咸丰在这方面是顶级,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并无很深人生阅历,却能炉火纯青,简直就是天赋异禀、无师自通。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
修改:Gary1981 FROM 124.127.42.*
FROM 124.127.42.*
re,咸丰在清朝后期皇帝中算是有水平的,听的进意见也能拿主意,也敢用汉人。就是身体不行死的太早。
大家都觉得鬼子六比他厉害,其实鬼子六都是被咸丰碾压的,而且鬼子六的满汉之防更重
【 在 Gary1981 的大作中提到: 】
: 咸丰奠定了扑灭太平天国及后来同治中兴的人才基础,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彭玉麟、沈葆桢、刘长佑......,太多 ...
--
FROM 221.216.116.*
恭王确有小才,但被别明显高估了,他仅是一个擅长落地执行的优秀技术性官僚。若作为帝王人选,明显不如咸丰。假设道光之后恭王即位,能否扑灭太平天国内乱,尚未可知。另外,当年在继承者竞争中,咸丰以仁孝胜出并非什么取巧,而是基于本身就嫡长顺位靠前、以价值观为先、求稳为主的最佳策略选择。帝王作为终极管理者,首要能力就是会识人、选人、用人。辛酉政变后十多年间,恭王作为领班军机,事实上的首辅,差不多就是副皇帝,但在与慈禧的博弈中明显落于下风,就是实证。
综上所述,咸丰强过慈禧,慈禧强过恭王。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re,咸丰在清朝后期皇帝中算是有水平的,听的进意见也能拿主意,也敢用汉人。就是身体不行死的太早。
:
: 大家都觉得鬼子六比他厉害,其实鬼子六都是被咸丰碾压的,而且鬼子六的满汉之防更重
: ...................
--
修改:Gary1981 FROM 124.127.42.*
FROM 124.1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