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诸葛亮频频主动伐魏,是不是陷入了机会主义的泥沼?
你 对拿下 关中长安 的 想法 太理想化了
蜀汉 拿下并守住长安坐稳,
很可能 比 之后 集益州汉中关中之力 打天下 还难
(因为蜀汉警戒东吴 有自然地利,而 曹魏还要和东吴有大量战场而东吴有水军之利)
而实际拿下长安之后 对东面 守潼关 有明显地势,易守难攻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一个战略选择问题。
: 诸葛亮是在资源有限、经济薄弱、后劲乏力等局限始终存在的情况下,做出了战略上取攻势的选择。
: 我们的意图,是要缓解或摆脱局限,蓄力以待天时。这需要将曹魏的战略进攻重点转移的孙吴。为达此目的,从主观上讲,向曹魏示弱是必要的;从客观上来看,对于曹魏,孙吴之于蜀汉,没有山川险阻,只有大江阻隔,只要形成一定规模的水军,便可图谋江东,进攻相对便利容易。于此
: ...................
--
FROM 14.19.42.*
怎么守?
人口、人才、生产 基础远远比不上 曹魏
益州派 没 打天下意识, 或者说打天下 不符合益州派利益
荆州派、东州派人才凋零后,还有多少人才?
姜维王平这些还是从曹魏转正过来了
北伐实际上也锻炼了不少战将,原来中生代将领大部分在刘备东征 挂了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守而不是攻。被动防守和主动出击能一样吗?谁主动出击,谁就受制于后勤,谁就被动,谁的国力就被数倍消耗,谁的内部矛盾就会日益凸显,谁就会越来越陷入被动。
--
FROM 14.19.42.*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 对拿下 关中长安 的 想法 太理想化了
:
: 蜀汉 拿下并守住长安坐稳,
: ...................
长安洛阳要是随便都打下来,那就不会死都城了,那只会是开封
--
FROM 120.219.119.*
诸葛伐魏的时候,荆襄不是已经丢了吗?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国当中,蜀汉最为羸弱。主动出击,一方面虽然一时能够给曹魏以压迫,却使得对方能够以逸待劳,时时保持战略警惕;另一方面却使得己方劳民伤财,国力日渐不支,且给东吴以可乘之机,袭取荆襄,累至联盟破裂。
: 还不如,双向示弱:东向明里示弱尊吴,让孙吴出头北伐;北向守其疆域,暗中示弱于曹魏,拆栈道阻塞陈仓小路,以示无意北向;对内则大力发展生产,长期积蓄力量,待到魏与吴战争全面展开,再一举夺取八百里秦川,雄踞崤函进退有据。这时候才有条件逐鹿中原。
: 诸葛亮的格局貌似没有打开啊。
--
FROM 115.171.222.*
不是,不北伐难道东出?吴蜀已经很弱了,再掐架就真被团灭了。诸葛北伐和刘邦的战略不同,他是想跨凉益二州,如果真拿下凉州,蜀汉才能盘活。关中一时半会根本不要想。
【 在 afailor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有个问题就是:非得要北伐嘛?当时的蜀汉跟刘邦出汉中完全两码事啊,难道受这个启发?
--
FROM 115.171.222.*
是的是的。荆襄之所以丢掉,也是因为关羽北伐,给了陆逊以可乘之机。
蜀汉就应该龟缩,隐忍待时,把战略出击和决战决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寄希望于有可能取胜。实际上,主动出击更大的可能是失败。
【 在 xujijia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诸葛伐魏的时候,荆襄不是已经丢了吗?
:
--
FROM 218.249.201.*
身在局中很难从事后判断的。比如你说隐忍待时,关羽北伐时你以为不是好时机吗?当时刘备在汉中鏖战,曹魏那有起义小高潮,关羽要是不作为那才是傻。
对于大政治家来说,很多机遇是自己创造出来的。都说孔明北伐多么多么战略不高明,但人家差点就拿下凉州了,就是坏在街亭马谡这。如果真拿下凉州,跨有凉益二州,那形势又不一样了。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是的。荆襄之所以丢掉,也是因为关羽北伐,给了陆逊以可乘之机。
: 蜀汉就应该龟缩,隐忍待时,把战略出击和决战决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寄希望于有可能取胜。实际上,主动出击更大的可能是失败。
:
--
FROM 115.171.222.*
要看全局,不能只看一时一地。拿下秦川,固守崤函,就握住天下的咽喉。这件事才真正一等一的重要。
就是要主动放弃一些机会,让曹魏以为蜀汉无意进取。
不能像小屁猫一样,见到个会动的东西,一拍屁股就窜出去了。
【 在 xujijia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身在局中很难从事后判断的。比如你说隐忍待时,关羽北伐时你以为不是好时机吗?当时刘备在汉中鏖战,曹魏那有起义小高潮,关羽要是不作为那才是傻。
: 对于大政治家来说,很多机遇是自己创造出来的。都说孔明北伐多么多么战略不高明,但人家差点就拿下凉州了,就是坏在街亭马谡这。如果真拿下凉州,跨有凉益二州,那形势又不一样了。
--
FROM 218.249.201.*
看全局也得看时机,诸葛要是北伐关中,曹魏的军事部署重心就会从长江转移到关中,蜀汉扛不住,还便宜了东吴。诸葛跨凉益二州,是隆中对的翻版,但比隆中对更高明。攻取的是曹魏,而不是东吴,相当于两家搞增量;打通凉州,蜀锦就可通行西域;获取养马之地;陇山下关中有地理优势;西北占据乾位。天下有变才是攻取关中的时机,那时候汉中和陇山两路出击,胜算才大。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看全局,不能只看一时一地。拿下秦川,固守崤函,就握住天下的咽喉。这件事才真正一等一的重要。
: 就是要主动放弃一些机会,让曹魏以为蜀汉无意进取。
: 不能像小屁猫一样,见到个会动的东西,一拍屁股就窜出去了。
: ...................
--
修改:xujijiayuan FROM 223.104.44.*
FROM 223.104.44.*
凉州拿下,也可能成为失血点。当然,固守汉中、四川也没啥出息,只是事后诸葛的角度看,稳固防守可能活的更长。
【 在 xujijia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不北伐难道东出?吴蜀已经很弱了,再掐架就真被团灭了。诸葛北伐和刘邦的战略不同,他是想跨凉益二州,如果真拿下凉州,蜀汉才能盘活。关中一时半会根本不要想。
--
FROM 140.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