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明朝建都北京的得失
这个问题刚在History版讨论过,那里太情绪化了,一言不合就人身攻击。
发到这儿来,想跟大家认真地讨论一下。
我觉得明朝建都北京,其弊在于:
1. 离经济重心太远,每年的漕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金钱——船工,开挖和疏浚运河的费用,以及运输过程的损耗。
2. 离满蒙太近,时常要受到他们的危胁。作为统一大王朝的首都,受到外族的数次直接攻击,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要说其利,若明朝再积极进取一些,借北京的位置能控置好东北并大量移民,也可算是对历史的贡献。可惜最终没做到,反亡在了东北土著的手里。
--
FROM 152.88.96.*
除非定都江南,否则大规模运粮的问题始终存在。明代漕运有现成的大运河,问题不算太严重。水运的成本相对是比较低的,北宋建都开封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漕运方便的考虑。唐代长安也需要大量漕粮才能维持,运输的路程不见得比到北京短了,也没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问题
离牧区近威胁虽然较大,但也是一个好处。“天子戍边”就是一种commitment,表示朝廷的不撤退线就在这里。所以直到明朝末年之前,游牧民族的进犯都限于长城沿线,能到北京城下已经很罕有,始终没有到达过中原地区,更谈不上江南。这就对明朝的腹地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假如土木之变后明朝迁都,就没法像北京保卫战那样竭力守卫北京,河北就此沦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对付游牧民族的方法,靠移民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牧区的条件本来就不适于农耕,强迫把人迁去了,也只是把他们变成新的游牧民族而已
【 在 fullerene (花牛)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问题刚在History版讨论过,那里太情绪化了,一言不合就人身攻击。
: 发到这儿来,想跟大家认真地讨论一下。
: 我觉得明朝建都北京,其弊在于:
: ...................
--
FROM 170.148.96.*
东北不能算牧区吧,三江平原完全可以垦殖的,辽东也具备作为农业区的条件。明末东北的数百万汉人多数是农民吧。
天子戍边,历史上有先例吗?汉唐在长安,华北不也没有沦陷么。天子太偏远,一旦被围攻,还增加了勤王的难度。
【 在 napolen (苗苗之风)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非定都江南,否则大规模运粮的问题始终存在。明代漕运有现成的大运河,问题不算太严重。水运的成本相对是比较低的,北宋建都开封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漕运方便的考虑。唐代长安也需要大量漕粮才能维持,运输的路程不见得比到北京短了,也没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问
: 离牧区近威胁虽然较大,但也是一个好处。“天子戍边”就是一种commitment,表示朝廷的不撤退线就在这里。所以直到明朝末年之前,游牧民族的进犯都限于长城沿线,能到北京城下已经很罕有,始终没有到达过中原地区,更谈不上江南。这就对明朝的腹地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 至于对付游牧民族的方法,靠移民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牧区的条件本来就不适于农耕,强迫把人迁去了,也只是把他们变成新的游牧民族而已
: ...................
--
FROM 152.88.96.*
国家强盛的时候当然没有问题,衰弱下来问题就都来了
唐朝中后期华北是朝廷的地盘吗?
汉代少数民族的侵袭主要来自西北,长安起到了不撤退线的作用
明为清所取代有其偶然性,但被游牧民族侵扰却是有必然性的,就算没有女真人也会有蒙古人
【 在 fullerene (花牛)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北不能算牧区吧,三江平原完全可以垦殖的,辽东也具备作为农业区的条件。明末东北的数百万汉人多数是农民吧。
: 天子戍边,历史上有先例吗?汉唐在长安,华北不也没有沦陷么。天子太偏远,一旦被围攻,还增加了勤王的难度。
--
FROM 170.148.96.*
既然你转进到这个版面这个话题,我们就姑且先吧你整的那个烂坑
扔一边,就事论事好了。
北京所处的位置无论是从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的角度看,都是适
合于发展大都市的。以降雨量来说,因为北靠燕山余脉、东临渤海
湾,成雨条件良好,北京的年降水量和巴黎相当,历史上就是湿地
众多的地方,这个条件在华北大平原首屈一指。从历史渊源来说,
北京自辽以后就是北方重要的中心城市、元代更是帝国的首都。从
兵要地志来讲,它是中国北方的咽喉,在历史上是确保华北、中原
不受游牧民族侵扰的关键支撑点。华北大平原是中国最早开展垦殖
的地方之一,历史上素来就是中国的粮仓;哪怕是宋、明以后,江
南、两湖的开发已见成效、粮食产量猛增,而东北尚未大规模开发
以前,它的粮食产量依然能和后两者比肩、形成了中国粮食主产区
三足鼎立的局面。
漕运的问题,说明的不是北京不能扮演它的角色,恰恰相反、从另
一个角度证明北京适宜于扮演它的角色。作为“天子守国门”的战
略要地,北京处于明王朝对游牧民族防御的战略前沿,周边驻扎了
几乎整个明帝国陆军的精华,而且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征战频繁不断,
这样规模惊人的日常消耗,以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搬到两湖、
江南,当地也是难以独立承担的;北京城和北京周边驻扎的军队,
担负的是明帝国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其供给自然也就需要由华北、
江南、两湖这三个帝国膏腴之地共同承担。有了漕运这个当时技术
水平下最稳定可靠、成本最低的保障条件,恰好说明北京在扮演这
个角色的时候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
今天北京城市发展说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说交通、环境问题,并
不是说把它搬到别的地方就可以解决了,它是城市化发展到这种超
级规模以后必然面对的、有着高度共性的问题。对照江南、两湖的
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型、特大型城市,比如上海、武汉,这些问题照
样没得跑!某些问题上,比如交通,由于地理上的差异、要解决起
来的话、北京反而比它们占有非常大的优势——上海的机动车保有
量只有北京的一半,交通就是现在着个样子;如果和北京相当,它
的交通非得崩溃了不可。至于武汉,就更不值一提了。
【 在 fullerene (花牛)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问题刚在History版讨论过,那里太情绪化了,一言不合就人身攻击。
: 发到这儿来,想跟大家认真地讨论一下。
: 我觉得明朝建都北京,其弊在于:
: ...................
--
FROM 211.146.12.*
汉唐的威胁是什么人,首当其冲的关键点在哪里?
【 在 fullerene (花牛)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北不能算牧区吧,三江平原完全可以垦殖的,辽东也具备作为农业区的条件。明末东北的数百万汉人多数是农民吧。
: 天子戍边,历史上有先例吗?汉唐在长安,华北不也没有沦陷么。天子太偏远,一旦被围攻,还增加了勤王的难度。
--
FROM 211.146.12.*
天子戍边需要一个强势的君主,有军事才能,有进取心
但是不是每个明朝皇帝都是朱棣,恰恰相反,几十年后就出了土木堡这么桩糗事
【 在 napolen (苗苗之风)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非定都江南,否则大规模运粮的问题始终存在。明代漕运有现成的大运河,问题不算太严重。水运的成本相对是比较低的,北宋建都开封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漕运方便的考虑。唐代长安也需要大量漕粮才能维持,运输的路程不见得比到北京短了,也没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问
: 离牧区近威胁虽然较大,但也是一个好处。“天子戍边”就是一种commitment,表示朝廷的不撤退线就在这里。所以直到明朝末年之前,游牧民族的进犯都限于长城沿线,能到北京城下已经很罕有,始终没有到达过中原地区,更谈不上江南。这就对明朝的腹地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 至于对付游牧民族的方法,靠移民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牧区的条件本来就不适于农耕,强迫把人迁去了,也只是把他们变成新的游牧民族而已
: ...................
--
FROM 221.216.188.*
即使才能不足,但只要皇帝在此,就必然会倾全力守卫,跟皇帝在南京的情况下对待边境城市的态度很差很远
【 在 bluecloud (布鲁·克劳德)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子戍边需要一个强势的君主,有军事才能,有进取心
: 但是不是每个明朝皇帝都是朱棣,恰恰相反,几十年后就出了土木堡这么桩糗事
--
FROM 170.148.96.*
定都北京是国家战略地理的上选:
1、天子戍边,克服了中原农耕民族内在本能的退守之心,明朝为正例;就当代而言,北
京也是“戍边”,戍生态之边、民生之边,十里之内生态恶化、百里之内经济落后,更易
于因中央而举国重视。倘在沪、宁、杭,更易歌舞升平而不知大江对岸。
2、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分离,后者不容放弃前者,因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元明清及
本朝是正例;经济中心、政治中心重合或抵近,后者易有不济时退守之心,实则退亦不保
,民国及诸多南朝为例。
3、北京倚靠山岳、前瞰中原,兼跨内外,可承大国气象,于人于城,皆是如此。
【 在 alarm (我就是喝狼奶长大的 怎么着?!) 的大作中提到: 】
: 既然你转进到这个版面这个话题,我们就姑且先吧你整的那个烂坑
: 扔一边,就事论事好了。
: 北京所处的位置无论是从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的角度看,都是适
: ...................
--
FROM 219.159.198.29
元清定都北京可不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很大程度上打着“退可守”的主意的。
再说现在北京周边之生态恶化和贫困,何尝不是这个远超生态承受能力的大城市本身造成的。
【 在 SouthLake (工作就是学习) 的大作中提到: 】
: 定都北京是国家战略地理的上选:
: 1、天子戍边,克服了中原农耕民族内在本能的退守之心,明朝为正例;就当代而言,北
: 京也是“戍边”,戍生态之边、民生之边,十里之内生态恶化、百里之内经济落后,更易
: ...................
--
FROM 152.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