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我这心理如何调整?
个人修养提高了自然这些问题就会解决。多看一些心理学哲学的书,每天抽出时间冥想、反思。
【 在 ilovebeyo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结一下就是:着急或者焦虑的时候,不分对象,说话比较冲。
: 举例1:孩子发音不清,昨天爱人接孩子,别的小朋友说他怎么怎么样,不喜欢和他玩。我听了之后,心理很不是滋味,觉得当时可以跟小朋友好好沟通一下,争取做些改善。爱人啥都没做,我觉得她做的不好,说了几句应该怎样怎样,她也不想听我指责她的口吻。气氛比较尴尬。
: 举例2:我是一个项目的第二负责人,是项目负责人的副手。项目负责人有教育人的毛病,喜欢打官腔,装领导,尤其喝酒后,吹牛,训人肆无忌惮,我很反感。
: ...................
--来自微水木3.5.10
--
FROM 101.41.164.*
这就不是心理问题吧...
【 在 ilovebeyond 的大作中提到: 】
:
: 总结一下就是:着急或者焦虑的时候,不分对象,说话比较冲。
: 举例1:孩子发音不清,昨天爱人接孩子,别的小朋友说他怎么怎么样,不喜欢和他玩。我听了之后,心理很不是滋味,觉得当时可以跟小朋友好好沟通一下,争取做些改善。爱人啥都没做,我觉得她做的不好,说了几句应该怎样怎样,她也不想听我指责她的口吻。气氛比较尴尬。
: 举例2:我是一个项目的第二负责人,是项目负责人的副手。项目负责人有教育人的毛病,喜欢打官腔,装领导,尤其喝酒后,吹牛,训人肆无忌惮,我很反感。
: 昨天晚上7点多出了个急事儿,我一直在现场在盯着处理,他喝酒喝多了,给我打电话问情况,上来就说我啥啥做的不好。我也着急,说话没注意方式,跟他叨叨了几句。
#发自zSMTH@BMH-AN10
--
FROM 1.202.55.*
内心焦虑的时候,不分对象,说话比较冲,这个比较冲实际上是在攻击,内心有情绪,自己无法消化,需要通过攻击的方式让对方也感受到自己目前正在感受的情绪,这样我就可以被理解或者这样我心理不安的情绪就可以弱化些。
第一个例子,当小朋友不喜欢跟自己的孩子玩,您听了之后内心是有受伤的感受的,相信妈妈内心也是心疼孩子的,而当您责怪爱人啥都没做的时候,妻子的心里就更多了一份委屈。您此时的指责也是因为内心不愿意承受这份受伤。
第二个例子,我已经在处理问题了,结果项目负责人上来就说我做的不好,我很生气。项目负责人喝醉酒了,又发现项目出了问题,他的内心是有害怕的情绪的,于是他也需要通过指责的方式来弱化自己内心不安的情绪,所以他不问情况上来就指责。
如果从应对方式上来说,您和项目负责人都属于指责型,指责型的人最常用的语言是:你到底怎么搞的!都是你的错,我没问题!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内心的情绪是愤怒、挫败、不满、害怕等等,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无助的、害怕失控的,他们永远把期待放在他人身上。
正因为您和项目负责人的应对方式都是指责型,所以你们俩会怼上,而如果您是讨好型或者超理智型,就不会有正面冲突。
【 在 ilovebeyo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结一下就是:着急或者焦虑的时候,不分对象,说话比较冲。
: 举例1:孩子发音不清,昨天爱人接孩子,别的小朋友说他怎么怎么样,不喜欢和他玩。我听了之后,心理很不是滋味,觉得当时可以跟小朋友好好沟通一下,争取做些改善。爱人啥都没做,我觉得她做的不好,说了几句应该怎样怎样,她也不想听我指责她的口吻。气氛比较尴尬。
: 举例2:我是一个项目的第二负责人,是项目负责人的副手。项目负责人有教育人的毛病,喜欢打官腔,装领导,尤其喝酒后,吹牛,训人肆无忌惮,我很反感。
: ...................
--
FROM 106.38.48.*
上来就要改掉,其实挺不容易的,但我想你是觉得这样对爱人不好,所以希望自己调整吧。
那可以事后和爱人在解释一下,说说自己的歉意,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方式而伤害对方,但情绪来的时候情绪会特别快,自己也有点来不及,当时就着急嚷嚷上了,不是自己的本意,这样可以减低或者消除方式本身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再者你也可以借机建立一个和爱人更深入沟通的渠道,有什么事儿通过好的沟通来解决,就好多了
你想要更彻底的调整,就是说情绪来的时候不被情绪带跑,能稳定一点,那就复杂一些了,先要学会去体认自己的情绪,然后慢慢的更深入的理解自己,然后就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调整好了。
也可以让咨询师带着去识别情绪和感受,理解自己,入一下门,这样会比较快速一些。
【 在 ilovebeyo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结一下就是:着急或者焦虑的时候,不分对象,说话比较冲。
: 举例1:孩子发音不清,昨天爱人接孩子,别的小朋友说他怎么怎么样,不喜欢和他玩。我听了之后,心理很不是滋味,觉得当时可以跟小朋友好好沟通一下,争取做些改善。爱人啥都没做,我觉得她做的不好,说了几句应该怎样怎样,她也不想听我指责她的口吻。气氛比较尴尬。
: 举例2:我是一个项目的第二负责人,是项目负责人的副手。项目负责人有教育人的毛病,喜欢打官腔,装领导,尤其喝酒后,吹牛,训人肆无忌惮,我很反感。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124.64.19.*
当人们因为一些事情着急或焦虑的时候,有急躁或生气的情绪是很正常的
着急或焦虑,也会推动着去做点什么,比如你会去跟爱人和领导说你的意见。听起来你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表达意见也是没问题的
只是好像你在表达的时候被情绪裹挟了,说意见的同时带着负面的情绪,让对方感觉不舒服,也让你担心破坏关系
所以你想知道怎样才能不被负面情绪裹挟。
我们知道,情绪一旦产生了,总会需要出口。
有的人,可能他的内在心理上有空间,可以容纳一些情绪,这样他在情绪产生的当下,就不用必须立刻马上发泄。他仍然可以耐心地、平和地表达意见,过后再想办法处理情绪。有句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内在可以容纳情绪
还有的人,可能他在情绪产生的同时,就能消解情绪,当他意识到自己有情绪时,他可以立即调动内在心理能力去处理,可能一瞬间就处理完了。那么他也可以不被情绪左右地行动,过后也不需要专门去释放累积的情绪
这两种状态,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可能需要比较长时间的修炼
简单来说,一方面,修炼过程中需要经常识别和看见自己的情绪感受,另一方面,努力地跟自己这些真实的感受待在一起,不回避不逃跑,不解释不压抑
这两个方面都是比较专业的过程,如果自己能做到更好,自己做不好的话就很可能需要专业人士的陪伴引导
【 在 ilovebeyo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结一下就是:着急或者焦虑的时候,不分对象,说话比较冲。
: 举例1:孩子发音不清,昨天爱人接孩子,别的小朋友说他怎么怎么样,不喜欢和他玩。我听了之后,心理很不是滋味,觉得当时可以跟小朋友好好沟通一下,争取做些改善。爱人啥都没做,我觉得她做的不好,说了几句应该怎样怎样,她也不想听我指责她的口吻。气氛比较尴尬。
: 举例2:我是一个项目的第二负责人,是项目负责人的副手。项目负责人有教育人的毛病,喜欢打官腔,装领导,尤其喝酒后,吹牛,训人肆无忌惮,我很反感。
: ...................
--
FROM 120.231.40.*
谢谢分析,很受用。
弱化内心的不安,减少负面情绪传递是关键。
我又仔细想了,第一个例子中我爱人的角色,貌似和第二个角色中我的角色类似,是想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那就说明,我认为这种对话有可能伤害到我,所以要反击。如果我能把这种受伤害的感觉消除,那就不需要采取保护措施而跟别人起冲突了。
【 在 Carrie947372 的大作中提到: 】
: 内心焦虑的时候,不分对象,说话比较冲,这个比较冲实际上是在攻击,内心有情绪,自己无法消化,需要通过攻击的方式让对方也感受到自己目前正在感受的情绪,这样我就可以被理解或者这样我心理不安的情绪就可以弱化些。
: 第一个例子,当小朋友不喜欢跟自己的孩子玩,您听了之后内心是有受伤的感受的,相信妈妈内心也是心疼孩子的,而当您责怪爱人啥都没做的时候,妻子的心里就更多了一份委屈。您此时的指责也是因为内心不愿意承受这份受伤。
: 第二个例子,我已经在处理问题了,结果项目负责人上来就说我做的不好,我很生气。项目负责人喝醉酒了,又发现项目出了问题,他的内心是有害怕的情绪的,于是他也需要通过指责的方式来弱化自己内心不安的情绪,所以他不问情况上来就指责。
: ...................
--
FROM 58.58.218.*
谢谢分析,感谢知道。
“更深入沟通的渠道”,这个怎么入手?是否类似于,约定好情绪上来怎么办,想发脾气怎么办?
“体认自己的情绪”,我开始在注意自己的情绪了,分析情绪的原因和化解方式,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另外,紧张时、或者自己觉得自己做错事了,反而会情绪很好,容忍度高,很奇怪。
我对自己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 在 Newhumanit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来就要改掉,其实挺不容易的,但我想你是觉得这样对爱人不好,所以希望自己调整吧。
: 那可以事后和爱人在解释一下,说说自己的歉意,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方式而伤害对方,但情绪来的时候情绪会特别快,自己也有点来不及,当时就着急嚷嚷上了,不是自己的本意,这样可以减低或者消除方式本身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再者你也可以借机建立一个和爱人更深入沟通的渠道,有什么事儿通过好的沟通来解决,就好多了
: 你想要更彻底的调整,就是说情绪来的时候不被情绪带跑,能稳定一点,那就复杂一些了,先要学会去体认自己的情绪,然后慢慢的更深入的理解自己,然后就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调整好了。
: ...................
--
FROM 58.58.218.*
感谢分析,听到真理的时候,我常常不知道怎么把天聊下去,现在也是。
这两种状态,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可能需要比较长时间的修炼
简单来说,一方面,修炼过程中需要经常识别和看见自己的情绪感受,另一方面,努力地跟自己这些真实的感受待在一起,不回避不逃跑,不解释不压抑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人们因为一些事情着急或焦虑的时候,有急躁或生气的情绪是很正常的
: 着急或焦虑,也会推动着去做点什么,比如你会去跟爱人和领导说你的意见。听起来你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表达意见也是没问题的
: 只是好像你在表达的时候被情绪裹挟了,说意见的同时带着负面的情绪,让对方感觉不舒服,也让你担心破坏关系
: ...................
--
FROM 58.58.218.*
我还有一种心理状态,我感觉也是有些问题的。
别人善意的一些举动,我会还以冷漠。很少会去呼应,表现出融洽氛围。
这些问题,直觉认为跟我小时候的家庭氛围有关。当然,对小时候的家庭氛围没有什么深刻印象,平平淡淡,普普通通。
【 在 Carrie947372 的大作中提到: 】
: 内心焦虑的时候,不分对象,说话比较冲,这个比较冲实际上是在攻击,内心有情绪,自己无法消化,需要通过攻击的方式让对方也感受到自己目前正在感受的情绪,这样我就可以被理解或者这样我心理不安的情绪就可以弱化些。
: 第一个例子,当小朋友不喜欢跟自己的孩子玩,您听了之后内心是有受伤的感受的,相信妈妈内心也是心疼孩子的,而当您责怪爱人啥都没做的时候,妻子的心里就更多了一份委屈。您此时的指责也是因为内心不愿意承受这份受伤。
: 第二个例子,我已经在处理问题了,结果项目负责人上来就说我做的不好,我很生气。项目负责人喝醉酒了,又发现项目出了问题,他的内心是有害怕的情绪的,于是他也需要通过指责的方式来弱化自己内心不安的情绪,所以他不问情况上来就指责。
: ...................
--
FROM 58.58.218.*
先说这里有三个内容,第一个是更深入沟通的渠道,然后是体认自己的情绪,然后是了解自己。其实是第一个的难度最大,第二个次之,第三个是入门的
那我就按照难易程度,从最容易的开始说。认识自己呢可以从自己的行为习惯,就是说自己经常会下意识的去做什么(比如有人每天晚上都要刷手机,这就是典型行为了,再比如拖延,也是典型行为),也可以从自己的情绪,比如说好像我这个情绪发作出来是要有什么目的,或者自己的念头乃至于身体的一些感受,都是可以了解自己的,我们了解了自己以后就会对自己的这个系统他的运作方式、它的未满足的需求有所了解,也就是整个的自己这个系统在被什么驱动着去做事情来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些是我们去了解自己这个系统的第一层。
我说第一层,是因为我们的很多需求,其实是会分很多层次的,比如说可能你跟伴侣有一些难听的话,你会觉得是我想要攻击对方,但是如果可以安静下来,或者是在咨询室里,会发现更深层的这个可能是觉得自己伤心,所以想让对方也伤心,让对方知道自己的伤心,然后其实还有更深的层次,比如说被人看到、被人理解、被人接纳这些。只是包括伤心也好,包括更深层的被理解被看到被接纳,当我们不在那个氛围里头,没有深入的内心很深层次的时候,是很难去体认的,这是为什么常常我们自己来去做这些了解自己的事情,他不够深入,因为他深入不到非常深的层面。
所以就会看到我们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他绝对不像一台机器那么简单,我按这个按钮这样按那个按钮就那样,不是的。包括人这个系统其实还会有两个相反的模式,就是同一个人身上是会发生的那有一个模式叫做匮乏模式,另外一个模式就叫做创造模式。匮乏模式,就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够,什么都缺,什么都要去索取,可是创造模式,就是觉得自己是很富足的,自己没什么得不到的,有时候会体会到自己的需求也是可以自己面对和处理的。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精力时间就拿来去创造一些对这个世界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也是超越了人动物性的一面。这是题外话了。
那了解了自己之后,其实下一步就会有可能从体认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去了解了自己的需求。那个时候就可以不用情绪作为工具来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用更合理的语言表达,用语言去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比如说那个时候你可能是期待你老婆是理解你的做法理解你的焦急的,你期待她了解你对这件事情的紧迫感受,这个就是一个更深入的表达。
在这样的基础上你才会有可能去建立一个更深入沟通的渠道,因为你了解了你自己,可能你老婆也会受影响,会了解:原来我听了这样的话反应很激烈,是因为我自己很受伤。这里要说一个最常见的最普遍的误解,就是我们常常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发起攻击的。为什么要保护自己呢,是因为觉得现在的局面对我很危险,我觉得这个局面已经很可怕了,必须要做出一些非常激烈的行动,才能让对方认识到他的行为有多么不好,
或者是他的行为对我有多么大的伤害,其实很多吵架的纠缠是在这个层面上进行的,是觉得对方的言行对我来说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或者对我来说是很危险的,所以我要这样去奋起反击,揪你的问题,这个是最普遍的。那这个就是恶性循环最普遍的表现。所谓建立深入沟通,也是要去破除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要先从了解自己入手,然后再去更多的了解自己的需求选择表达出来,然后再和对方去建立更深入的沟通,这是一步一步来的。这个过程可能就会有花挺久的,但是这个都是特别值得的,因为因为一旦这些东西改变了,以后生活的全方位也会发生改变,就整个的人的生活的面貌会是不同的。
当然啦,我其实不太鼓励大家自己来,因为我是一个咨询师,我自己也去找咨询师来去帮助,我自己就是因为这件事情 他很值得去找专业的人去协助,可以让你在一个比较快的时间里去抵达一个新的境界和阶段,这是很值得的。还有就是,我作为专业咨询师,要找别人协助,是因为常常觉得自己来,会看不到自己后脑勺的感觉。
【 在 ilovebeyond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分析,感谢知道。
: “更深入沟通的渠道”,这个怎么入手?是否类似于,约定好情绪上来怎么办,想发脾气怎么办?
: “体认自己的情绪”,我开始在注意自己的情绪了,分析情绪的原因和化解方式,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 ....................
※ 修改:·Newhumanity 于 May 21 12:49:09 2021 修改本文·[FROM: 120.245.70.*]
※ 来源:·最水木 客户端·[FROM: 120.245.70.*]
修改:Newhumanity FROM 120.245.70.*
FROM 120.2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