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智驾才是最大的刚需
远程操控驾驶也是无人驾驶。
如果能远程操作自己的车从10km之外开过来,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完美解决车停得太远
的痛点
【 在 dfsusb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肯定是,无人驾驶成熟了当然好。现在不是说眼巴前的事嘛
--
FROM 222.90.82.*
【 在 dfsusb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建议上路,目前的智驾在封闭路段效果还可以,最常见的就是高速巡航和堵车跟车,市区内体验还是差点。您这种情况,如果说必须得上路,用智驾也行,我觉得会比人控制好一些,安全冗余还可以,轻易不会撞人,但磨磨唧唧的。
懂了,要么影响别人,要么招人嫌弃,哎!主要我是男的,如果是女的,我还可以因性别耍赖!还是先等等吧。
--
FROM 120.244.220.*
智驾近期难以实现的。
【 在 dfsusb 的大作中提到: 】
: 新能源车发展了这么多年,和油车的优劣势也争议了很多年。其实费用、静谧性、起步速度这些虽然新能源车有优势,但是在可靠性、续 ...
--
FROM 113.81.5.*
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是这样的,也就手机与智能家居的程度,但上限不在此,迟早会发展到真正的无人驾驶,类似当前的高铁与地铁(目前配了个驾驶员站旁边),但需要整体配套都上去。
【 在 spad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智能汽车上限也就是个智能家居。
: 厂家倒闭了,不能联网了,有点影响但不大。
:
--
FROM 221.232.141.*
看了这么多贴居然没一个从业者说两句的?还是看了然后都安静如鸡?我虽然不是直接从业者但也搭点边,我的理解是这个就像点外卖一样,在乎后厨情况的不会点,点了的默认就是不知道或者不在乎,毕竟最终还是自行承担后果,业界目前的基本共识是感知已经成熟(也许?反正我个人还存疑,绝大部分感知物原始数据都是抖动的,你看到的顺滑轨迹都是美化过的),规控是模型+规则兜底,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解决不了corner case,解决不了没见过的场景,上限就是人类老司机,下限就看各家的具体情况了,再一个就是乘坐体验,你是把自己当做乘客还是司机,这个预期是不一样的,作为司机然后又不是L4,相当于我还得兼职安全员,出了事还得自己承担后果,那我是不愿意用的,如果是L2++我还得适应AI的驾驶风格,如果它给我几次“惊喜”之后我大概率也不会用
--
FROM 221.224.15.*
前几年吹5G的差不多也是这么吹的。现在再看看。
【 在 yc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是这样的,也就手机与智能家居的程度,但上限不在此,迟早会发展到真正的无人驾驶,类似当前的高铁与地铁(目前配了个驾驶员站旁边),但需要整体配套都上去。
--
FROM 222.90.82.*
用户在app里面设置一个目的地和到达时间,车能从10km外的停车场自己开过来,中间出
了问题如果是本车责任智驾供应商负责。
---------------
这个测试用例很简单很好实施,智驾能过了说明就实用了。
【 在 mopo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这么多贴居然没一个从业者说两句的?还是看了然后都安静如鸡?我虽然不是直接从业者但也搭点边,我的理解是这个就像点外卖一样,在乎后厨情况的不会点,点了的默认就是不知道或者不在乎,毕竟最终还是自行承担后果,业界目前的基本共识是感知已经成熟(也许?反正我个人
: 勾嬉桑蟛糠指兄镌际荻际嵌抖模憧吹降乃郴旒6际敲阑模婵厥悄P+规则兜底,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解决不了corner case,解决不了没见过的场景,上限就是人类老司机,下限就看各家的具体情况了,再一个就是乘坐体验,你是把自己当做乘客还是司机,这个预期
: 是不一样的,作为司机然后又不是L4,相当于我还得兼职安全员,出了事还得自己承担后果,那我是不愿意用的,如果是L2++我还得适应AI的驾驶风格,如果它给我几次“惊喜”之后我大概率也不会用
: ...................
--
FROM 222.90.82.*
随便一个人类司机都能通过这个测试:小王,XX点开车在XX地接我。
【 在 spad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智驾才是最大的刚需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26 11:40:14 2024), 站内
:
:
: 用户在app里面设置一个目的地和到达时间,车能从10km外的停车场自己开过来,中间出
: 了问题如果是本车责任智驾供应商负责。
:
: ---------------
:
: 这个测试用例很简单很好实施,智驾能过了说明就实用了。
:
:
: 【 在 mopo 的大作中提到: 】
: : 看了这么多贴居然没一个从业者说两句的?还是看了然后都安静如鸡?我虽然不是直接从业者但也搭点边,我的理解是这个就像点外卖一样,在乎后厨情况的不会点,点了的默认就是不知道或者不在乎,毕竟最终还是自行承担后果,业界目前的基本共识是感知已经成熟(也许?反正我个
: 嘶
: : 勾嬉桑蟛糠指兄镌际荻际嵌抖模憧吹降乃郴旒6际敲阑模婵厥悄P+规则兜底,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解决不了corner case,解决不了没见过的场景,上限就是人类老司机,下限就看各家的具体情况了,再一个就是乘坐体验,你是把自己当做乘客还是司机,这个预
: 期
: : 是不一样的,作为司机然后又不是L4,相当于我还得兼职安全员,出了事还得自己承担后果,那我是不愿意用的,如果是L2++我还得适应AI的驾驶风格,如果它给我几次“惊喜”之后我大概率也不会用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222.90.82.*]
--
FROM 222.90.82.*
赞专业!
我作为一个用户,只是感觉目前最起码在高速巡航和堵车跟车两个场景下可以大幅减轻司机的负担,这点需求已经值得在买车的时候选一个带智驾的。
至于未来发展到什么程度,没这个水平,不敢瞎说。
【 在 mopo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这么多贴居然没一个从业者说两句的?还是看了然后都安静如鸡?我虽然不是直接从业者但也搭点边,我的理解是这个就像点外卖一样,在乎后厨情况的不会点,点了的默认就是不知道或者不在乎,毕竟最终还是自行承担后果,业界目前的基本共识是感知已经成熟(也许?反正我个人还存疑,绝大部分感知物原始数据都是抖动的,你看到的顺滑轨迹都是美化过的),规控是模型+规则兜底,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解决不了corner case,解决不了没见过的场景,上限就是人类老司机,下限就看各家的具体情况了,再一个就是乘坐体验,你是把自己当做乘客还是司机,这个预期是不一样的,作为司机然后又不是L4,相当于我还得兼职安全员,出了事还得自己承担后果,那我是不愿意用的,如果是L2++我还得适应AI的驾驶风格,如果它给我几次“惊喜”之后我大概率也不会用
--
FROM 223.104.3.*
德国合法。
【 在 janse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可以找找数据看看
: 根本没有走入大众生活
: 你说合法,合的是什么法?哪国的
: ...................
--
FROM 114.24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