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竹书记年》
呵呵,变着法子来了哦。偶见打手就溜的,惹不起躲得起啊,
‘88
【 在 Wanderor (这世界变化快)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我看来的说法,我并不确定。但是与你相比,我至少是语句
: 通顺,也不堆砌观点。你既然经常在俱乐部发文,显见是比较认真的
: 了,还是多注意一下这两方面的问题吧。
--
FROM 24.194.34.*
杨树达先生说:“非王而称某某若曰者,仅此伯和父之铭。《尚书》除王若曰外
有微子与周公称若曰,周公之称在其摄政时。天子自称小子,此伯和父以是,故
此人即共伯和也。”
事实上用若曰的人并不是你所说的很多人
【 在 flzt (吾家之宝树) 的大作中提到: 】
: “若曰”这两个字在尚书中是常见词,很多人都“若曰”过
: 并不是什么天子专用语。
: 而且即使“共和执政”是指“共伯和执政”,共伯和也绝对
: 没有称王,即使是纪年也没这么说。
: “师某”和“师氏某”是对担任两种不同职务的人的称呼,
: 前者是干乐师的,后者是军队中的中层干部。金文中的“
: 白和父”、“师和父”被认为可能就是共伯和,但是并非
: 确证。
--
FROM 202.113.16.*
看来我上一篇帖子没表达清楚。我要说的意思是,“若曰”
是尚书里的常用语,很多人(包括尚书之外的人)都若曰
过。《庄子·秋水》有“北海若曰”,《史记·宋微子世
家》有“太师若曰”,再加上尚书里的“微子若曰”,即
使我们认为周公居摄时曾经称王,那么上面这些例子也足
以说明“若曰”并非是天子专用词汇。何况再强调一次,
即使是纪年上也没说共伯和称王了。
【 在 icepiao (ice) 的大作中提到: 】
: 杨树达先生说:“非王而称某某若曰者,仅此伯和父之铭。《尚书》除王若曰外
: 有微子与周公称若曰,周公之称在其摄政时。天子自称小子,此伯和父以是,故
: 此人即共伯和也。”
: 事实上用若曰的人并不是你所说的很多人
--
FROM 61.157.49.*
是的,竹书上面也没有提到称王
共伯和本人亦没有称王
我推测的是他干涉朝政,行天子礼,呵呵,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很多啊
【 在 flzt (吾家之宝树) 的大作中提到: 】
看来我上一篇帖子没表达清楚。我要说的意思是,“若曰”
是尚书里的常用语,很多人(包括尚书之外的人)都若曰
过。《庄子·秋水》有“北海若曰”,《史记·宋微子世
家》有“太师若曰”,再加上尚书里的“微子若曰”,即
使我们认为周公居摄时曾经称王,那么上面这些例子也足
以说明“若曰”并非是天子专用词汇。何况再强调一次,
即使是纪年上也没说共伯和称王了。
【 在 icepiao (ice) 的大作中提到: 】
: 杨树达先生说:“非王而称某某若曰者,仅此伯和父之铭。《尚书》除王若曰外
: 有微子与周公称若曰,周公之称在其摄政时。天子自称小子,此伯和父以是,故
: 此人即共伯和也。”
: 事实上用若曰的人并不是你所说的很多人
--
FROM 202.113.16.*
伪不伪,有多伪
这都无损于竹书成文历史的久远性质
而正是这个性质
决定了它的价值
老外评价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局限性
就是太注重成文史的研究
而成文史必然带来疏漏和扭曲
故此才有对考古的分外重视
然而对成文史的研究也不可一概抹杀
即便是扭曲疏漏的历史
但毕竟也提供了一个可供思辨的方向
也提供了一个从扭曲误导背后窥见真实的缝隙
哪怕是从悖反的角度
而如果没有这个成文史
恐怕连这个缝隙都没有
想思辨也没有着手的方向
BTW:中国古代的种种神话流传下来
不知道有没有人也从这种悖反思辨的角度研究过啊...
【 在 heqiao (小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从春秋而言,其实就是已经裁剪修饰的历史了。这个东西那是小事情啊。
: 到汉朝,今文学派一直是主流,属于古文学的左传一直是被严厉打压的,
: 甚至于拿今文的公羊 糓梁传来微言大义左传。
: 竹书与尚书里的历史差别可不是一点两点了。微言大义放大的结果,还是
: 相当有问题的。历史与政治混在一块,为了政治观点去裁剪古史,儒家做得
: 过分了的。
: 竹书,一直地位相当高的。主要就是其年代更久,说有没有被人裁剪的
: 历史,提出一个逻辑上似乎很通的理由,但恐怕没有什么意义。法家不修饰
: 历史?我不知道,但是恐怕不会有儒家的爱好这么强烈。
: 上古历史,真的是温情脉脉的历史么?
--
FROM 202.112.14.174
何新 诸神的起源
【 在 AmethystZh (空の軌跡◎游走在虚幻与更加虚幻边缘) 的大作中提到: 】
: 伪不伪,有多伪
: 这都无损于竹书成文历史的久远性质
: 而正是这个性质
: 决定了它的价值
: 老外评价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局限性
: 就是太注重成文史的研究
: 而成文史必然带来疏漏和扭曲
: 故此才有对考古的分外重视
: 然而对成文史的研究也不可一概抹杀
: 即便是扭曲疏漏的历史
: 但毕竟也提供了一个可供思辨的方向
: ...................
--
FROM 24.194.34.*
民间历史学家还是敬谢不敏了
【 在 heqiao (小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何新 诸神的起源
--
FROM 202.112.14.174
当然有,张光直写过商周神话探源
【 在 AmethystZh (空の軌跡◎游走在虚幻与更加虚幻边缘) 的大作中提到: 】
: 伪不伪,有多伪
: 这都无损于竹书成文历史的久远性质
: 而正是这个性质
: 决定了它的价值
: 老外评价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局限性
: 就是太注重成文史的研究
: 而成文史必然带来疏漏和扭曲
: 故此才有对考古的分外重视
: 然而对成文史的研究也不可一概抹杀
: 即便是扭曲疏漏的历史
: 但毕竟也提供了一个可供思辨的方向
: ...................
--
修改:whiho FROM 203.93.38.*
FROM 203.93.38.*
山海经就很好啊
【 在 AmethystZh (空の軌跡◎游走在虚幻与更加虚幻边缘) 的大作中提到: 】
伪不伪,有多伪
这都无损于竹书成文历史的久远性质
而正是这个性质
决定了它的价值
老外评价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局限性
就是太注重成文史的研究
而成文史必然带来疏漏和扭曲
故此才有对考古的分外重视
然而对成文史的研究也不可一概抹杀
即便是扭曲疏漏的历史
但毕竟也提供了一个可供思辨的方向
也提供了一个从扭曲误导背后窥见真实的缝隙
哪怕是从悖反的角度
而如果没有这个成文史
恐怕连这个缝隙都没有
想思辨也没有着手的方向
BTW:中国古代的种种神话流传下来
不知道有没有人也从这种悖反思辨的角度研究过啊...
【 在 heqiao (小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从春秋而言,其实就是已经裁剪修饰的历史了。这个东西那是小事情啊。
: 到汉朝,今文学派一直是主流,属于古文学的左传一直是被严厉打压的,
: 甚至于拿今文的公羊 糓梁传来微言大义左传。
: 竹书与尚书里的历史差别可不是一点两点了。微言大义放大的结果,还是
: 相当有问题的。历史与政治混在一块,为了政治观点去裁剪古史,儒家做得
: 过分了的。
: 竹书,一直地位相当高的。主要就是其年代更久,说有没有被人裁剪的
: 历史,提出一个逻辑上似乎很通的理由,但恐怕没有什么意义。法家不修饰
: 历史?我不知道,但是恐怕不会有儒家的爱好这么强烈。
: 上古历史,真的是温情脉脉的历史么?
--
FROM 202.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