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安史之乱后大唐衰落的原因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观点和你的一致,皇帝可以不直接指挥部队,但必须对部队拥有管理权和人事权。
: 简单的说就是,皇帝可以撤换军队的指挥官,可以直接对军队的战略方针下命令。
: 唐朝皇帝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具备人事权,即使征调节度使入朝,也不能决定下一任
: 节度使的人选。
sigh,名义上都有这个权利,可中央衰弱以后哪个朝代不是这样子,唐的情况突出一点而已。
: 当时唐朝面临的情况,除了重新募兵组成新军,已经没有别的办法收回军队的人事权了,
: 因为藩镇军队的中上层军官宁愿支持藩镇独立,而不愿受中央指挥。
说得容易,当时外地除了江南地区还照常向中央纳税、供应物资,各藩镇才不理你呢。中央的经济实力相对于整个藩镇体系来讲并没有优势,甚至还处于下风。这种情况下中央也不是没有建自己的军队,但一支强大的军队不是有钱就能有的,而新军的将领在掌握一定实力之后,又会成为新的藩镇,藩镇之所以顽固部分原因在于其可以世袭,于是又想用没有后代的太监去掌握新军,这样演变为新藩镇的危险没有了,却为太监专权提供了方便。
其实,关键在于藩镇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分配上过于倾向地方,使得中央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力,是分裂的源泉。经过五代十国的混乱人们才彻底意识到这点,到了赵宋削藩镇权力,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当然,矫枉过正了)。
--
FROM 202.205.10.*
确实
有大臣评价闹得最凶的北方四镇中的百姓,说他们“不沾王化”凡五十多年,眼中只知对
他们“市恩”的镇将及其家族,而不知“君父大义”
因此很多时候都是藩镇百姓主动支持镇将与朝廷对抗、打战的
而且在近于割据的藩镇里,有些方面能享受到比中央所规定的还要多的优惠
【 在 sayinger (言者) 的大作中提到: 】
: sigh,名义上都有这个权利,可中央衰弱以后哪个朝代不是这样子,唐的情况突出..
: 说得容易,当时外地除了江南地区还照常向中央纳税、供应物资,各藩镇才不理..
: 其实,关键在于藩镇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分配上过于倾向地..
: ...................
--
FROM 211.71.208.*
我觉得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衰落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外因,一个是内因。
1。外因是外部势力主要是西边的吐蕃和东边的契丹,朝廷必须有能力抵抗这两股强大势力
的进攻。一中央集权的方式组织防御(或进攻)的代价非常大,效果也不好。虽然在建国
初期对突厥取得了成功,但更多时候,尤其是长治久安之后,这种中央集权的效果特别差
。一直没有解决东西两边的威胁。以后宋、明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2。内因是朝廷为了抵抗这两股强大势力的进攻,采取了向地方放权的藩镇政策。在安史之
乱之前,朝廷在边境地区设置的藩镇是很有效的国家屏蔽,打得吐蕃、契丹和奚抬不起头,但由于内地没有相应的制衡力量,所以引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刚结束的时候,朝廷本来有取消这一政策的机会,但他们还是保留了藩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部势力对唐朝的严重威胁程度。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于安史之乱的情况,他们在内地也设置了很多藩镇,来制约边境地区的藩镇。事实后来证明这是严重的失误,造成中央对地方失控。
【 在 plague (颓人|斯巴斯基门)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 大唐的安史之乱后,唐朝快速的衰落,
: 看了一些讨论一般又以下几个看法:
: ...................
--
修改:mlhs FROM 211.71.75.*
FROM 211.71.75.*
安史之乱后唐朝保留藩镇并不是为了对付外患吧。
为了瓦解河北的叛军,唐王朝采取了招安政策,默许他们保留自己的领地,
同样,对有功平叛将领的地盘也要加以保证。
由此就产生了两批节度使,最终衍生为中晚唐的藩镇割据。
【 在 mlhs (mlh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衰落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外因,一个是内因。
: 1。外因是外部势力主要是西边的吐蕃和东边的契丹,朝廷必须有能力抵抗这两股强大势力
: 的进攻。一中央集权的方式组织防御(或进攻)的代价非常大,效果也不好。虽然在建国
: 初期对突厥取得了成功,但更多时候,尤其是长治久安之后,这种中央集权的效果特别差
: 。一直没有解决东西两边的威胁。以后宋、明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 2。内因是朝廷为了抵抗这两股强大势力的进攻,采取了向地方放权的藩镇政策。在安史之
: 乱之前,朝廷在边境地区设置的藩镇是很有效的国家屏蔽,打得吐蕃、契丹和奚抬不起头,但由于内地没有相应的制衡力量,所以引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刚结束的时候,朝廷本来有取消这一政策的机会,但他们还是保留了藩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部势力对唐朝的严重威胁程
--
FROM 159.226.47.*
(zz)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度破坏,募兵制逐渐产生,驻守边防城镇的节度使大量招募
军队,在其防地内逐渐取得了政权、财权和兵权,势力渐渐壮大。朝廷权力被藩镇割据
势力分割。节度使不服从朝廷调遣,联合起来反对中央,甚至向皇帝兴师问罪,形成与 中
央抗衡的割据势力。相比之下,京师禁卫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节镇之兵,形成外重 内轻
局面。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央集权的衰落,军人政权的崛起是主要的。
: 安史之乱中和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已经没有什么属于自己的部队了,只能依靠
: 一帮节度使去打另一帮节度使。
: ...................
--
FROM 202.114.181.*
全世界都是如此,人人平等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古代亚速,罗马,到近代
趋于强盛的美国。中国古代汉唐前期。
【 在 Lsquirrel (小松鼠)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3的原因应该是主要原因. 中国历史上, 自耕农多的时期, 国家都是比较强..
: 感觉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 普通公民失去土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不过这..
--
FROM 159.226.40.*
亚述?
【 在 hurricanezhb (地狱之火)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世界都是如此,人人平等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古代亚速,罗马,到近代
: 趋于强盛的美国。中国古代汉唐前期。
--
FROM 154.5.195.*
不过roma的鼎盛是募兵时代
【 在 Mustaine (人造人18号) 的大作中提到: 】
: 亚述?
--
FROM 159.226.48.*
在封建时代谈平等那是做梦。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江都
(江苏扬州)县长吴湘因为侵占国家钱粮下狱,仅此并不能构成死刑。但不久就查出他
的妻子竟是部曲身分颜悦的女儿,这种破坏Y礼教”的罪行不可原谅,于是斩首。死了
之后,后任法官又查出颜悦不但不是部曲,而且还当过青州(山东青州)官员,属于官
僚贵族阶级,颜悦妻子的父母,也是士大夫,原判决错误。皇帝特地为此颁下诏书,为
已死了的吴湘昭雪,并对原法官惩处。
【 在 hurricanezhb (地狱之火)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世界都是如此,人人平等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古代亚速,罗马,到近代
: 趋于强盛的美国。中国古代汉唐前期。
--
FROM 202.114.73.*
呵呵,吴湘一案可不止这么简单
此案是牛李党争中压倒李德裕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德裕是唐武宗朝的大红人,唐宣宗继位后,对这位权臣很是戒备,必欲除之而后快,但一直苦于没有像样的理由,此时吴湘一案在牛党操纵下适时地爆发,并由白居易之弟白敏中完成了对李德裕的最后一击
下面是转载白寿彝《中国通史》的内容,其中简要介绍了吴湘案的深层次背景,结合你对颜悦一事的解释,可以让我们窥见此案内里之一斑:
————————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唐武宗病故,由李德裕摄冢宰。宦官拥立皇太叔光王李忱,是为宣宗。宣宗也以李德裕勋业素高,权重而专。在即位之日,李德裕在太极殿奉册。事后,宣宗对左右说:“适近我者非太尉邪?每顾我,使我毛发洒淅。”四月,在宣宗听政的第二天,李德裕被贬出朝,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充荆南节度使。李德裕执政多年,位重功高,众官见他被罢斥如此之快,莫不惊骇。五月,翰林学士白敏中为宰相,他做了宰相之后,牛僧孺、李宗闵等五人同日升迁。九月,李德裕又被解除平章事,贬做东都留守。接着白敏中党徒李威又检举李德裕辅政时的过失,不久,又贬李德裕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
大中元年(847)九月,吴汝纳到京城诉讼李德裕,称李绅诬奏其弟吴湘赃罪,李德裕枉法附会李绅。原来在会昌五年正月,淮南节度使李绅奏说江都令吴湘盗用程粮钱,又强取颜悦女为妻,据此奏为死罪。有人认为冤枉,朝廷派监察御史崔元藻等人复审,结果是盗程粮钱属实,娶妇一事与前案不同。李德裕以为不当,贬崔元藻为端州司户,依李绅议处死吴湘。李德裕失势了,吴汝纳乘机诉冤。宣宗令复审此案,白敏中以李德裕谬断刑狱,翌年冬,把他贬为潮州司户。
【 在 woaichina (我爱中国)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封建时代谈平等那是做梦。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江都
: (江苏扬州)县长吴湘因为侵占国家钱粮下狱,仅此并不能构成死刑。但不久就查出他
: 的妻子竟是部曲身分颜悦的女儿,这种破坏礼教”的罪行不可原谅,于是斩首。死了
: ...................
--
修改:sprince FROM 211.71.208.*
FROM 21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