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下小娃的英语学习
我们小学就是听为主,连说都很少,孩子现在说的能力也是最弱的。课余我们有一搭无一搭的看看电视动画片之类的,这也是视听
到了中学,就跟着学校走了,我觉得他们属于原版路线无论中教还是外教,但肯定是老师们经过大量研究出来的模式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学习还是应该先听说再积累扩展,小学就应该以听说为主,而不是应试,这样学英语不累不与应用脱节。“原版路线”的问题是娃太小,投入太大,喧宾夺主了,好像整个世界都以语言为核心,还是外语。原版路线如果简化,方式应该是对的。
--
FROM 123.121.180.*
你让他读英文数学书不就行了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幼儿园阶段就很多娃开始学英语了,我坚持不学,和娃妈商量小学3年级加强英语学习。到3年级,因为小奥学得还凑合,就一直没启动英语,虽然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可支配,也没有加入英语这个干扰因素。
: 倒是有目的地让娃读了一些课外书,现在看来,量还是非常不够的。语文虽然不好,但也不拉跨,可能和阅读还是有关联。
: 初二结束,如果确定直升,打算让娃再次开始阅读,积累一些文学素养。
--
FROM 202.193.15.*
这个思路我理解 我前几年遇到类似的问题 是在英语和语文中选一个 最后我选了语文 把英语留到后面了
两点感想
1. 由于语法结构的存在,孩子六岁前学英语的效率会非常低,约等于学了个寂寞。这是我个人的推论,但论据是英美研究者的专业结论。所以,如果要追求效率,英语应该放到六岁以后。
2. 时间要保证充足。当然,多少算充足是个问题。昨天我获得了一条新思路,就是直奔高考去的话,那个核心的干货部分实际上非常小。按每课分配5小时计算,打穿新概念全套350课,只需要1750小时,3500小时可以每课学10小时,相当奢侈。而新概念的scope在我看来跟高考非常像。也就是说,高考scope确实在2000小时以内,但是要求效率和规划,以及孩子的接受能力。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幼儿园阶段就很多娃开始学英语了,我坚持不学,和娃妈商量小学3年级加强英语学习。到3年级,因为小奥学得还凑合,就一直没启动英语,虽然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可支配,也没有加入英语这个干扰因素。
: 倒是有目的地让娃读了一些课外书,现在看来,量还是非常不够的。语文虽然不好,但也不拉跨,可能和阅读还是有关联。
: 初二结束,如果确定直升,打算让娃再次开始阅读,积累一些文学素养。
--
FROM 209.53.30.*
这个思路我理解 我前几年遇到类似的问题 是在英语和语文中选一个 最后我选了语文 把英语留到后面了
两点感想
1. 由于语法结构的存在,孩子六岁前学英语的效率会非常低,约等于学了个寂寞。这是我个人的推论,但论据是英美研究者的专业结论。所以,如果要追求效率,英语应该放到六岁以后。
2. 时间要保证充足。当然,多少算充足是个问题。昨天我获得了一条新思路,就是直奔高考去的话,那个核心的干货部分实际上非常小。按每课分配5小时计算,打穿新概念全套350课,只需要1750小时,3500小时可以每课学10小时,相当奢侈。而新概念的scope在我看来跟高考非常像。也就是说,高考scope确实在2000小时以内,但是要求效率和规划,以及孩子的接受能力。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幼儿园阶段就很多娃开始学英语了,我坚持不学,和娃妈商量小学3年级加强英语学习。到3年级,因为小奥学得还凑合,就一直没启动英语,虽然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可支配,也没有加入英语这个干扰因素。
: 倒是有目的地让娃读了一些课外书,现在看来,量还是非常不够的。语文虽然不好,但也不拉跨,可能和阅读还是有关联。
: 初二结束,如果确定直升,打算让娃再次开始阅读,积累一些文学素养。
--
FROM 209.53.30.*
没英语基础,不赶趟...幼儿园时期表现出很好的棋感,只搞了一个围棋,其它都没碰。
我家小娃幼儿园时期,不是个灵性娃,也偏内向,说话、走路都早,语言表现能力发展却比其他娃慢,但对围棋的悟性就很好,就去下围棋了。
【 在 SunyataX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让他读英文数学书不就行了
--
FROM 221.223.193.*
现在小学一粥三节英语课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lur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们鸡同鸭讲,还都错误评估形势
: 他是说小学初中没有1000小时,是说1000小时是高估了
: 你是说小学初中高中1000小时,是说1000小时是没有低估
: 核心都是,1000小时已经算高了
:
: 实际上,小学3年纪开始,到高三,一共10年
: 每年40周*每周5天*每课40分钟=133小时
: 只算上课都有1330小时。
: 这个是下限。只算上课时间,没算作业时间,刷题时间
: 如果学校稍微靠谱点,有一天多弄个啥外教课,啥的
:
: 结论:
: 1 北上广一线城市,中位数学校,校内英语学习,超过2000小时是没问题的。
: 2 家里稍微补个课,布置点额外的任务,3000小时是个及格时间。
: 3 大多数考入头部20%高中的,4000小时是中位数,这部分学生,平均高考英语是120
--
FROM 117.133.168.*
如果当时这么做了,可能数学和英语都不错,不存在时间分配问题了
【 在 SunyataX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让他读英文数学书不就行了 ...
--
FROM 223.104.40.*
怎么可能,那些参加走美杯小奥考试的,都不是真正学习小奥的。
我同学家娃为了点招,走美杯一等奖,她比我娃高2个年级,在他家玩时,正好碰上数学1对1家教,我娃4年级,就安排去蹭课。过了一会儿娃退出了,不做声。我们调侃“听不懂吧!”,娃没吱声,回家后娃对我说“太简单了,看几眼答案就出来了,老师还不停地讲”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当时这么做了,可能数学和英语都不错,不存在时间分配问题了
--
FROM 221.223.193.*
我现察了一下 小孩就靠学校那几节课学英语 虽然还是长期倒数
但进步也是有的 当初没硬纠着弄,也算找补了一些
中学学英语,性价比也是可观的
-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思路我理解 我前几年遇到类似的问题 是在英语和语文中选一个 最后我选了语文 把英语留到后面了
: 两点感想
: 1. 由于语法结构的存在,孩子六岁前学英语的效率会非常低,约等于学了个寂寞。这是我个人的推论,但论据是英美研究者的专业结论。所以,如果要追求效率,英语应该放到六岁以后。
: ...................
--
FROM 223.104.40.*
以我家的经历看,外语学习似乎既不必要从小小年纪开始,也不必须从听说开始
我们的路径看起来比较小众
【 在 scubawh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学习还是应该先听说再积累扩展,小学就应该以听说为主,而不是应试,这样学英语不累不与应用脱节。“原版路线”的问题是娃太小,投入太大,喧宾夺主了,好像整个世界都以语言为核心,还是外语。原版路线如果简化,方式应该是对的。
: 【 在 kksm 的大作中提到: 】
: : 谢谢这么详细的回答啊,说到好几个有意义的点,我也认真回复下。
: : 我没学过日语,看你描述的经历,以及梁启超“一灯油”学日语的传说,可能日语还真是比英语系统清晰简单。这有点儿激起了我学日语的兴趣,等我有时间学学试试哈哈。
--
FROM 114.25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