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正宗宫保鸡丁到底是放黄瓜还是放大葱?
哈哈哈,笑死了
【 在 wingofra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不算啥,我前公司同事吃素不吃肉,点宫保鸡丁不放鸡丁,最后给上了一盘花生米炒大葱 ...
--
FROM 117.136.0.*
宜家的是放大葱,没有黄瓜
【 在 pairs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得第一次在北京点宫保鸡丁,闹过一个大笑话,
: 点菜的时候特意叮嘱厨师不要放葱(南方人,不爱吃小葱,又没见过大葱),结果厨师生气了,说没有葱怎么吃,结果端上来一盘大葱混着鸡肉……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FROM 120.245.3.*
哈哈 可能 笑笑对身体好
有机会你以比较下鲁菜和川菜
做宫保鸡丁的不同
按川菜师傅的观点,鲁菜是接近酱爆
而川菜,是不放酱的
细节不同会引起口感的很多不同
【 在 leyouyip 的大作中提到: 】
: 影响花生的酥脆,你这话把干笑了。你这是吃半吊子厨师的菜吃多了吧
--
FROM 101.71.39.*
放黄瓜那是酱爆鸡丁
【 在 pairs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得第一次在北京点宫保鸡丁,闹过一个大笑话,
: 点菜的时候特意叮嘱厨师不要放葱(南方人,不爱吃小葱,又没见过大葱),结果厨师生气了,说没有葱怎么吃,结果端上来一盘大葱混着鸡肉……
--
FROM 124.17.41.*
宫保鸡丁得名于晚清名臣丁宝桢(1820-1886),他因功被追封“太子太保”(宫保)
丁宝桢是贵州人,曾任山东巡抚和四川总督,其家厨将山东的“酱爆鸡丁”与贵州的辣味结合,后带入四川改良为川味版本。
?鲁菜渊源?:丁宝桢在山东任职时,鲁菜的“酱爆”技法(甜面酱调味、咸甜口)成为宫保鸡丁的雏形。
?川菜改良?:入川后,当地厨师加入花椒、干辣椒等,形成“糊辣荔枝味”(麻辣酸甜),并因丁的官职定名“宫保鸡丁”。
?川菜派?
?核心特色?:麻辣鲜香,突出“糊辣荔枝味”(干辣椒、花椒爆炒,糖醋汁调味),配花生和笋丁。
?现代地位?:因川菜普及度高,常被误认为“川菜代表”,但实为鲁菜基础上的改良。
?
鲁菜派?
?核心特色?:酱香浓郁,咸甜适口,多用甜面酱和鸡腿肉,配黄瓜丁或马蹄丁。
?历史依据?:山东人认为丁宝桢在鲁任职时的原创更接近鲁菜技法。
【 在 feich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来根源是鲁菜啊
: 一直以为是川菜
--
FROM 222.128.190.*
正宗宫保鸡丁都不放。丁宫保是贵州织金人,虽然在四川和山东做过督抚,但是宫保鸡丁是他要求按照家乡织金做法做的。
【 在 pairs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得第一次在北京点宫保鸡丁,闹过一个大笑话,
: 点菜的时候特意叮嘱厨师不要放葱(南方人,不爱吃小葱,又没见过大葱),结果厨师生气了,说没有葱怎么吃,结果端上来一盘大葱混着鸡肉……
--
FROM 117.188.31.*
川菜里放的葱,放黄瓜的那是学校食堂,再加点酱就是酱爆鸡丁了。
--
FROM 222.128.163.*
放黄瓜的酱爆鸡丁
【 在 pairs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得第一次在北京点宫保鸡丁,闹过一个大笑话,
: 点菜的时候特意叮嘱厨师不要放葱(南方人,不爱吃小葱,又没见过大葱),结果厨师生气了,说没有葱怎么吃,结果端上来一盘大葱混着鸡肉……
--
FROM 114.255.193.*
我理解还是要小段的,因为写的是葱粒,而不是葱花
【 在 yun087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面的葱,是和姜蒜一起当调料用,不是有的宫保鸡丁那种小葱段
:
--
FROM 111.202.148.*
宫保鸡丁在传入华北以及东北后,当地会加以黄瓜或胡萝卜以调整其原本过辣的口感,不过也因为蔬菜的水分使得菜色风味全然不同。
【 在 pairs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得第一次在北京点宫保鸡丁,闹过一个大笑话,
: 点菜的时候特意叮嘱厨师不要放葱(南方人,不爱吃小葱,又没见过大葱),结果厨师生气了,说没有葱怎么吃,结果端上来一盘大葱混着鸡肉……
--
FROM 222.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