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明朝建都北京的得失
这些复杂的技术手段还是治标不治本。这里的环境不能承载那么多人口,那就应该把人口转移到环境能承载的地方,否则只能是恶性循环。
【 在 ghosts (U-2◆年轻帅气小猫咪)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和我说的不是一个概念上的东西,当然你的第一条如果属实还有点关系
: 但你说“北京市”水资源消耗有一个范围,实际上考虑生态这个要按流域
: 长江流域水量够所以能够维持,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有足够的径流和降水
: ...................
--
FROM 152.88.96.*
古代的三江平原可不是象现在一样的,我们家这里老一辈的人说,东北很多地方在古代没有人居住的时候,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就没有人开垦过,如果少数移民戍边,恐怕在那种环境根本无法生存,就只有大量移民戍边,很可能引起民变,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多苦?半夜听见狼叫不敢出门,早上养在猪圈里的猪被狼咬死了,小时候,我家住处的后山就有一个很大的狼洞,一个孩子掉下去出不来,是好几个大人下去才把他弄出来。
【 在 fullerene (花牛)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北不能算牧区吧,三江平原完全可以垦殖的,辽东也具备作为农业区的条件。明末东北的数百万汉人多数是农民吧。
: 天子戍边,历史上有先例吗?汉唐在长安,华北不也没有沦陷么。天子太偏远,一旦被围攻,还增加了勤王的难度。
--
FROM 210.77.15.*
明代的气候确实比现在要寒冷得多,开垦估计比较困难。
【 在 chineseqcl (大将军黄公衡*七彩燕)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代的三江平原可不是象现在一样的,我们家这里老一辈的人说,东北很多地方在古代没有人居住的时候,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就没有人开垦过,如果少数移民戍边,恐怕在那种环境根本无法生存,就只有大量移民戍边,很可能引起民变,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多苦?半夜听见狼叫不
--
FROM 194.230.146.*
开垦三江平原还是不要想了,不过在辽宁吉林一带种地应该有可能
【 在 fullerene (花牛)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代的气候确实比现在要寒冷得多,开垦估计比较困难。
--
FROM 125.33.140.*
三江平原现在还有没垦的荒地呢
呵呵
【 在 ghosts (U-2◆年轻帅气小猫咪) 的大作中提到: 】
: 开垦三江平原还是不要想了,不过在辽宁吉林一带种地应该有可能
--
FROM 210.72.245.*
如果定都南京,九边还是需要重兵把守,天子远在南京
指挥调度不方便,地方将领很容易坐大,安史之乱和靖难都是先例
如果过度掣肘,又会造成边兵孱弱,宋代屈辱历历在目。
因此天子戍边,就近掌握局势。不论是陕甘还是辽东,距离北京都不算远,
可以尽可能少的给予地方将领权利。
北京南有黄河,北靠燕山 西有太行 东有山海关,四面天险,又可以就近掌握些蒙古骑兵。
最重要的是,只要掌握骑兵,向南可以很容易掌控中原,
进而威慑江南。正好北京可以就近调动蒙古骑兵。
这两个地方保住了,江山就保住了一半。明末起义,集中在陕甘、四川、湖北,要不是满洲人牵制,明廷调关宁兵全力西向,怎么可能不剿灭民乱。当然要太宗几百年前预料到满洲的兴起也太难了。
北方民风彪悍,一旦有事,可以在首都附近就地征调军队,一来保证战斗力,二来也有利于君主控制。
反观南京,处于大江之上。要护卫南京,上游需要控制安庆一带,保安庆一带又要控制鄱阳湖和赣江,下游要保镇江,东南要兼顾浙江的山区,北要守住大江,战略要点太多,兵力过于分散。又要建设水师,而且江南水网密布,不利于大兵团做战,政府的军队驻扎在这里,调动不方便,成本也未必低。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四面受敌,已经说明问题。而且江南民风不够北方彪悍,一来战斗力不够牛比,戚继光的部队毕竟少数,南兵北调,首先气候就不适应,二来这个地方动乱本来就少,军队驻扎在这里,却要频繁外调作战,肯定不能持久。
因此从维护君主统治的角度看,明代定都北京还是合理的。
【 在 fullerene (花牛)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问题刚在History版讨论过,那里太情绪化了,一言不合就人身攻击。
: 发到这儿来,想跟大家认真地讨论一下。
: 我觉得明朝建都北京,其弊在于:
: ...................
--
FROM 124.203.159.*
补充几点:
1、古代水师跟现在的海军一样,都是烧钱的东西,而且木头的东西容易腐烂,和平时期维持可以保卫南京的水师很难持久。
2、水师不比海军,在长江行船,相对比较脆弱,容易被攻击。而且以古代的水平,水师的集结能力和作战能力都比不上骑兵。
3、江南商人势力雄厚,定都南京会使政局容易被商人影响,削弱皇权。
【 在 taoerlake (海王星)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定都南京,九边还是需要重兵把守,天子远在南京
: 指挥调度不方便,地方将领很容易坐大,安史之乱和靖难都是先例
: 如果过度掣肘,又会造成边兵孱弱,宋代屈辱历历在目。
: ...................
--
FROM 124.203.159.*
定都北京是合理的,但是朱棣把防线内迁给这个王朝造成的伤害太大了
【 在 taoerlake (海王星)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定都南京,九边还是需要重兵把守,天子远在南京
: 指挥调度不方便,地方将领很容易坐大,安史之乱和靖难都是先例
: 如果过度掣肘,又会造成边兵孱弱,宋代屈辱历历在目。
: ...................
--
FROM 218.75.211.*
今天北京面临的城市问题比如交通环境问题,是不是必然的还很有争议,
历史上也有某些大城市不曾陷入这些问题,
至于北京,今天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源于建国之后的规划指导思想。
【 在 alarm (我就是喝狼奶长大的 怎么着?!)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关于明朝建都北京的得失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y 10 18:44:26 2007), 站内
:
: 既然你转进到这个版面这个话题,我们就姑且先吧你整的那个烂坑
: 扔一边,就事论事好了。
:
: 北京所处的位置无论是从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的角度看,都是适
: 合于发展大都市的。以降雨量来说,因为北靠燕山余脉、东临渤海
: 湾,成雨条件良好,北京的年降水量和巴黎相当,历史上就是湿地
: 众多的地方,这个条件在华北大平原首屈一指。从历史渊源来说,
: 北京自辽以后就是北方重要的中心城市、元代更是帝国的首都。从
: 兵要地志来讲,它是中国北方的咽喉,在历史上是确保华北、中原
: 不受游牧民族侵扰的关键支撑点。华北大平原是中国最早开展垦殖
: 的地方之一,历史上素来就是中国的粮仓;哪怕是宋、明以后,江
: 南、两湖的开发已见成效、粮食产量猛增,而东北尚未大规模开发
: 以前,它的粮食产量依然能和后两者比肩、形成了中国粮食主产区
: 三足鼎立的局面。
:
: 漕运的问题,说明的不是北京不能扮演它的角色,恰恰相反、从另
: 一个角度证明北京适宜于扮演它的角色。作为“天子守国门”的战
: 略要地,北京处于明王朝对游牧民族防御的战略前沿,周边驻扎了
: 几乎整个明帝国陆军的精华,而且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征战频繁不断,
: 这样规模惊人的日常消耗,以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搬到两湖、
: 江南,当地也是难以独立承担的;北京城和北京周边驻扎的军队,
: 担负的是明帝国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其供给自然也就需要由华北、
: 江南、两湖这三个帝国膏腴之地共同承担。有了漕运这个当时技术
: 水平下最稳定可靠、成本最低的保障条件,恰好说明北京在扮演这
: 个角色的时候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
:
: 今天北京城市发展说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说交通、环境问题,并
: 不是说把它搬到别的地方就可以解决了,它是城市化发展到这种超
: 级规模以后必然面对的、有着高度共性的问题。对照江南、两湖的
: 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型、特大型城市,比如上海、武汉,这些问题照
: 样没得跑!某些问题上,比如交通,由于地理上的差异、要解决起
: 来的话、北京反而比它们占有非常大的优势——上海的机动车保有
: 量只有北京的一半,交通就是现在着个样子;如果和北京相当,它
: 的交通非得崩溃了不可。至于武汉,就更不值一提了。
:
: 【 在 fullerene (花牛)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个问题刚在History版讨论过,那里太情绪化了,一言不合就人身攻击。
: : 发到这儿来,想跟大家认真地讨论一下。
: : 我觉得明朝建都北京,其弊在于:
: : ...................
:
: --
: ☆☆☆☆☆☆☆☆☆☆☆☆☆☆☆☆☆☆☆☆☆☆☆☆☆☆
: ☆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
: ☆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
: ☆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
: ☆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1.146.12.*]
--
FROM 193.190.253.*
不管怎么说,明朝不可能预见600年后北京是现在的样子,不能要求古人太多
【 在 blueso (毕业生·懒惰、懦弱和虚荣)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北京面临的城市问题比如交通环境问题,是不是必然的还很有争议,
: 历史上也有某些大城市不曾陷入这些问题,
: 至于北京,今天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源于建国之后的规划指导思想。
: ...................
--
FROM 210.7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