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古今中外,历史的足迹都有相似之处。
别扯没用的
【 在 Demigod (赎罪的半神)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雷海宗的“两个周期”说 Re: 古今中外,历史的足迹都有相似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Aug 26 00:27:34 2006), 站内
:
: 杨家李家是压迫阶级还是被压迫阶级?
:
: 【 在 yiangs (长沟流月去无声)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是吧 相对北齐 北周是个野蛮落后的民族压迫政权
:
:
: --
: 赎罪的加隆:神已经洗清了我身上所犯的罪孽,现在该是我为正义而战的时候了,让我用我实际的行动去赎回我所犯下的罪过吧。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59.66.121.67]
--
FROM 61.50.221.*
我觉得这些不是决定因素,金和北魏延续年代差不多,百多年,但是在体制改变方面起的作用差远了,至于塞外这些都是无所谓的,都住在中原了,那边的得失对于政权的体制变化影响不大,如果要改的话早改了,不用等丢失塞外
【 在 wisely2000 (Farewell,Tom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分裂不如五胡北朝那样破碎,对峙也没那么激烈
: 而且前述分裂状况是特制农耕地区的情况
: 所以辽很难算,西夏有点意思,金如果在被蒙古夺取塞外之地后能支撑长一些也可以算
: ...................
--
FROM 59.66.121.84
从金迁都汴梁到灭亡,这段时间太短
之前政治中心在中都,相当于北魏迁洛之前的状况
【 在 Demigod (赎罪的半神)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这些不是决定因素,金和北魏延续年代差不多,百多年,但是在体制改变方面起
: 的作用差远了,至于塞外这些都是无所谓的,都住在中原了,那边的得失对于政权的体制
: 变化影响不大,如果要改的话早改了,不用等丢失塞外
--
FROM 221.219.28.*
可是北魏建立的很多制度是在平城时代,象三长制,均田制,户调制,官员俸禄制等都是在文明太后时期的吧
我觉得文明太后对于汉文化的延续可以说做出巨大的贡献,鲜卑在刚定都平城时候没有什么文化可言,自然就没有保守一说,对于当时的鲜卑人可以说是实用主义占上风,他们的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是多方面借用那些被他们征服的民族的,在大同可以看到不少中亚地区的文化,至于后来他们的文化走向不是很明朗的,没有太多迹象表明他们非得汉化才能延续。汉文化只是他们掠来的人群众多文化的一种,而之所以后来倒向汉文化,文明太后可谓功不可没。
一般史学大都提北魏孝文帝,不大提到文明太后,其实她才是推动北魏汉化的策动力量,孝文帝的改革迁都,可以说是文明太后政策的延续。
【 在 wisely2000 (Farewell,Tom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金迁都汴梁到灭亡,这段时间太短
: 之前政治中心在中都,相当于北魏迁洛之前的状况
--
修改:Demigod FROM 59.66.121.84
FROM 59.66.121.84
北魏的影响不止是汉化,甚至可以说最直接奠定隋唐帝国基础的不是“汉化”
迁洛之后激烈的社会变革,包括六镇之乱,促使鲜卑军户和汉人地方势力起来为自身利益
而斗争,并且最终结为联盟,对各集团的利益分配做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制度安排。这些制
度创新的渊源可以上溯到五胡北朝更早的阶段,向下则直接开启隋唐之世
谷川先生的研究,最重要的着眼点在于胡汉平民在这段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寻找隋唐帝国
出现的社会基础
总之,还是推荐看看《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一书,虽然也只是一家之言
【 在 Demigod (赎罪的半神) 的大作中提到: 】
可是北魏建立的很多制度是在平城时代,象三长制,均田制等都是在文明太后时期的吧
我觉得文明太后对于汉文化的延续可以说做出巨大的贡献,鲜卑在刚定都平城时候没有什
么文化可言,自然就没有保守一说,对于当时的鲜卑人可以说是实用主义占上风,他们的
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是多方面借用那些被他们征服的民族的,在大同可以看到不少中
亚地区的文化。汉文化只是他们掠来的人群众多文化的一种,而之所以后来倒向汉文化,
文明太后可谓功不可没。
一般史学大都提北魏孝文帝,不大提到文明太后,其实她才是推动北魏汉化的策动力量,
孝文帝的改革迁都,可以说是文明太后政策的延续。
【 在 wisely2000 (Farewell,Tom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金迁都汴梁到灭亡,这段时间太短
: 之前政治中心在中都,相当于北魏迁洛之前的状况
--
FROM 221.219.28.*
发现中华书局也出了一本谷川道雄的书
叫《中国中世社会和共同体》
【 在 wisely2000 (Farewell,Tom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魏的影响不止是汉化,甚至可以说最直接奠定隋唐帝国基础的不是“汉化”
: 迁洛之后激烈的社会变革,包括六镇之乱,促使鲜卑军户和汉人地方势力起来为自身利益
: 而斗争,并且最终结为联盟,对各集团的利益分配做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制度安排。这些制
: ...................
--
FROM 222.129.110.*
嗯,谷川是搞唐史出身的
【 在 bloodbow (天狼~ayu fan~start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现中华书局也出了一本谷川道雄的书
: 叫《中国中世社会和共同体》
--
FROM 221.219.28.*
宋怎么也不能说是沿袭晚唐旧制。制度创新是历朝历代最多的了。
北宋灭亡属于比较偶然的情况。
【 在 wisely2000 (Farewell,Tom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效果在宋朝还不太明显
: 赵匡胤基本沿袭晚唐旧制,只对军制动了大手术
: 他主要是矫枉五代积弊,强调政治和谐,不杀士大夫,涵养士人之气。实践证明也确实取
: 得了良好效果
: 加上恰好赵氏子孙多数性格比较温和,权力欲相对不强,具体政事当中没有过多地侵夺相
: 权
: 宋的政治气氛应该算是历代中比较好的
: 但是,由于缺乏制度创新,这套东西一旦换上朱元璋那样的皇帝,马上就会走型
: 政治气氛毒化,相权彻底消失(而且竟然没有遇到激烈反抗)......
: 虽然洪武帝匡补了宋的兵制缺陷,建立了一台当时颇有效的军事机器,但用的是开倒车的
: 方法
--
修改:franz FROM 68.184.71.*
FROM 68.184.71.*
宋朝的各项重要制度,大都是中晚唐出现的
【 在 franz (franz)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怎么也不能说是沿袭晚唐旧制。制度创新是历朝历代最多的了。
: 北宋灭亡属于比较偶然的情况。
--
FROM 60.208.179.*
感觉这就是类似于布罗代尔的那一套吧,历史周期可能是有,可是如何划分
肯定会产生争议,布氏用的是技术,好一点。他这个几周期说是什么?
文化?种族?我觉得不得要领
【 在 jungleford (風淸揚╬孤城斩菜羊)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来他又弄了个“三周期说”,以抗战为第二个分界线 @@~~~
--
FROM 159.226.159.*